从排队2万桌到被爆大裁员,文和友“一叶落”,新消费“知秋”?( 二 )
值得一提的是 , 由于三山街万象天地、绿地缤纷天地、东方万汇城(北区)等新项目预计在2022年扎堆面世 , 南京的线下消费版图面临重塑 , 客源分流现象会更加严重 , 南京超级文和友的竞争压力也是直线上升 。
除此之外 , 广州、深圳两地的超级文和友热度的断崖式下降 , 也可能改变了文和友的发展战略——在现有项目都面临层层阻碍的情况下 , 继续扩张似乎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
去年年底 , 广州项目的大招牌从“超级文和友”更换为“广州文和友” , 一楼店铺经过大换血之后改成了“华文巷”海鲜一条街 , 务求营造更原汁原味的老广气息 。 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深圳文和友项目中 , 继9月份将招牌从超级文和友换成“老街蚝市场”之后 , 内部多个区域也在年底进入围挡装修状态 。 根据文和友CEO冯彬的说法 , 深圳文和友会进行全新升级:
“目前撤店的商户都会进行更换 , 整体升级在2022年五一前后完成 , 之后将呈现赛博朋克式的未来市场风格 。 ”

文章图片
图4/11
去年五一才正式开业的深圳文和友 , 未满一年就迎来大改造 , 可见无论消费者还是文和友高层 , 都对这个项目的运营情况不甚满意 。
需要注意的是 , 文和友南京项目的设计方案据悉也出现了调整 , 最新确定的主题是“六朝古都” , 主打传统文化牌 。 而在文和友的最初规划中 , 南京超级文和友定位是南京文化、主题文娱和潮流时尚 , 走的明显是流行路线 。
南京文和友从流行向传统的转变 , 以及广州、深圳文和友的一系列改变都凸显了文和友的摇摆和矛盾:既割舍不下自身那一套营销法则 , 又不得不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喜好 。 这种割裂感不仅让极大影响了广深两地文和友项目的口碑 , 也对南京等项目的后续发展带来隐忧 。
在上述层层压力之下 , 文和友为南京项目按下暂停键实属正常 , 毕竟管理层也需要吸取此前的经验 , 重新规划此后的发展路线 , 免得再次出现深圳文和友那种开业不满一年便要重新改造的情况 。
而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放慢扩张步伐的文和友或许还应该思考一下:除了装修主题之外 , 当初百试百灵、刷爆全网那一套运营法则 , 是不是也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文章图片
图5/11
文和友、喜茶走下神坛的背后 , 网红法则正在失效
文和友当前遭遇的困境 , 并不陌生——在几天之前 , 另一顶流喜茶也被爆出裁员传闻 , 奈雪过去一年的财报表现也不孚众望 。
财报数据显示 , 奈雪上半年营收21.26亿 , 经调整净利润为4820万元 , 好不容易实现扭亏为盈 。 但资本市场对这张成绩单并不满意 , 截止目前奈雪股价较巅峰时期接近腰斩 。 而在刚刚过去的四季度 , 关店、门店转型等现象也揭示了奈雪经营上的压力 。 数据显示 , 四季度奈雪共关停7间门店 , 另有23间标准店“降级”为面积更小、运营成本更低的奈雪Pro门店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这几个遭遇困境的新消费品牌 , 在发迹史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早期都依靠强大的网红效应爆火出圈 , 排队人数一家比一家夸张;过去两年都有过激进的扩张计划 , 但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
从这个角度讲 , 它们的“集体入冬” , 或许冥冥中早有安排 。
根据创始人文宾在2019年提出的规划 , 文和友要在五年内开出十家超级文和友 , 落户北京、上海、香港 , 甚至美国洛杉矶等国外一线城市 。 彼时 , 深圳超级文和友还在建设中、南京超级文和友尚未开工 , 广州和长沙超级文和友正处于鼎盛时期 , 文宾的宏图大志某种程度上赢得了资本市场的信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