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 , 小米也明显偏执于研发 。 2020年 , 小米正式宣布“未来5年 , 投入500亿元做研发” , 而最新公布的研发投入更是增至5年千亿” 。 无论从采访人员多次参加小米财报沟通会 , 小米每次都强调“强研发”来看 , 还是从公司2019年和2020年研发费用分别超过75亿元和93亿元 , 研发营收比已经接近4%来看 , 这一趋势仍将强化 。
这种强研发至少带来了两个维度的变量 。 首先是技术积累的步伐提速 , 在技术于集团内部流动共享的“活水模式”下 , 小米芯片、影像、快充以及全面屏等方面推进明显 。 以全面屏技术为例 , 去年小米推出Mix 4昭示着公司获得高端消费者认可;小米11 T在海外售价超600美元 , 技术支持已经成为小米真正打开高端手机市场的敲门砖 。
其次是人才建设的持续扩围 。 目前小米拥有了16000名工程师 , 仅在2021年就招募了5000名工程师 , 2022年还要继续招募5000名 。 构筑起高端人才护城河后 , 如何留住人才又成为新问题 。 从目前可见的路径选择看 , 股权激励成为方式之一 。 2020年 , 小米两次为优秀工程师授予了股权 。
虽然小米发力在技术等方面搭筑护城河 , 但是从产业逻辑来看 , 任何一个品牌是否是高端品牌 , 往往不只是由厂家的定价决定的 , 而是长期的产品品质、技术实力以及用户认知等统统作用的结果 。
以用户认知为例 , 当“小米=性价比”的消费认知根深蒂固 , 小米在通往高端化的过程中 , 会否彻底去掉自身“性价比”标签 , 会否启用新的品牌 , 值得关注 。
【【e公司观察】三年拿下国内高端第一:“小米式豪言”背后的AB面】因此 , 从本质来看 , “三年拿下国内高端第一”意味着小米需要在技术、产品、品牌、品质、服务等诸多维度实现全面突破 。 一边是技术支撑 , 另一边是赋能品牌高端属性 , 这才是支撑起小米高端化的两大支点 。 雷军说 , 小米高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 而需要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和持续投入 。 而如果从策略角度考量 , 还应该是一个包括品牌重构、服务优化在内的综合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