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虎年开年首次重要会议上 , 雷军明确 , 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 , 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 。 小米要在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
 这可以视为2022年初雷军表态 “正式对标苹果 , 一定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一步一步超越苹果”之后的进阶版本 。 同时表明 , 小米除了在提速推进被市场普遍关注的造车业务之外 , 还在持续强化自身的既有业务“基本盘” 。
 自从华为受到打压之后 , 中国智能手机亟需一个品牌突围 ,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代表中国 。 从目前来看 , 包括小米在内的诸多国产手机头部厂商都在跃跃欲试 , 争相发力扛起这面旗帜 。 拆解来看 , 小米在一众弄潮者中 , 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 。
 雷军“豪言”包括“高端”和“第一”两个重要维度 。
 首先是小米的高端化 。 从第一代手机发布开始 , 小米就与性价比这个词画了等号 , 以至于破圈之外的所有小米IoT产品的价格都被市场视为性价比的标杆 。 虽然对于消费者而言 , 能用更少的钱体验到旗舰级别的产品;但对于品牌来说 , 却难言利好 。 随着小米上市 , 投资人对于盈利能力和品牌溢价产生更高要求后 , 小米从2019年开始向高端化转型 , 其间也出现过Note波折事件 , 证明高端化推进并没有市场预想般容易 。
 第二个维度是市场份额第一 。 这个门槛对于小米而言并不陌生 , 而更像“拾阶而上” 。 小米在2011年底推出手机的2年多时间内 , 就曾夺下中国手机市场第一名 , 这也是中国手机品牌首次在国内市场彻底击败外资品牌 , 并由此提振了中国手机产品在市场中攻城略地的信心 , 最终华米欧维新国产手机四强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八成市场份额 。 2021年二季度 , 除了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9%外 , 小米出货量也猛增83% , 以17%的份额位居第二 。 这是小米手机首次超越苹果 , 坐上了全球第二的位置 。 为此 , 2021年8月 , 雷军曾发出壮志:“要稳住第二 , 小米下一个目标是 , 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 。 ”
 小米的高端化转型已经吸引了多路机构分析师团队的关注 。 长江证券在最新研报中称 , 小米高端化不仅体现在价格带的提升 , 在研发投入、渠道布局与营销策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 持续投入之下 , 小米在逐步填补过去市场空白 , 国内份额有望稳定 , 全球份额持续突破 。 手机销量提升的同时伴随着用户数量的提升和用户结构的改善 , 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加速增长 , 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
 本次雷军将“高端”和“份额第一”并提 , 底气之一也是在于市场“成绩单” 。 小米12和12 Pro 首月出货量远超所有其他品牌骁龙8手机的总和 , 其中小米12 Pro成为了电商平台京东、天猫一月4000+价格段的安卓销量冠军 。 同时去年前三季度小米境内外定价3000元人民币和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 , 总出货量也达到1800万台 , 同比增长超180% 。
 为何在强竞争的手机市场 , 小米能够杀出重围呢?
 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小米在生产端和渠道端的多年布局 。 生产端智能制造方面 , 小米率先开启手机行业中无人工厂模式 , 一期实现了百万高端智能手机试研产线 , 二期2023年竣工 , 可实现千万高端智能手机的产能 。 而在渠道端 , 去年小米在中国线下渠道达到万店规模 , 实现95%的城市覆盖和80%的县城覆盖 。 长江证券认为 , 随着 2021 年开设的数千家门店运营走向成熟 , 小米线下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提升 。
 不过 , 这并非通往高端的充分条件 。 此前 , 华为虽然耗费了15年时间 , 最终也没能完全超越苹果 。 为了冲击高端 , 华为砍掉了百亿规模的低端合约机业务 , 此外还在麒麟芯片、鸿蒙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上累计投入上千亿元 。 而苹果手机之所以多年来站稳高端 , 原因之一也是在于拥有自己的IOS系统和A系列芯片 ,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手机进行优化 , 做到与众不同 , 进而不断压实际自己的竞争筹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