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风水 呼市阿拉坦汗风水】
吴潇
一.玉泉井
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寺南边有一眼井 , 这就是誉享塞北的玉泉井 。玉泉井虽不能和杭州的虎跑泉、济南的趵突泉媲美 , 但在绥东绥西甚至在晋陕冀北部也是遐迩闻名 , 妇孺皆知的 。
早年 , 大召寺山门上原来的匾额写着“九边第一泉” 。这是旅蒙商号‘大盛魁’的帐房先生王用祯题的 。据说当时的毛笔太小不趁手 , 是老先生用棉花团蘸墨汁写的 。饶是如此 , 字体也很健劲 , 犹如北风出塞般深邃高峻 , 别具一格 。凡南来北往途经归化城的文人、墨客、商贾、显贵总要在牌匾下玩味一番后 , 才找个茶楼一品玉泉之清冽 。

文章插图
坊间曾相传 , 玉泉井是大清康熙帝的马蹄子刨出来的 。话说1690年漠西噶尔丹部叛乱 , 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 , 终至其兵败自尽 。康熙德胜班师回朝途经归化城 , 正值盛夏酷暑时节 , 兵困马乏 , 口渴难耐 , 但却杯水难寻 。就在焦躁之时 , 康熙坐骑前蹄刨地不止 , 只片刻功夫竟有一股泉水涌将上来 。初时不甚丰沛 , 逐渐充盈起来 , 越涌越多绵延不绝 。兵卒将帅一见大喜 , 次第掬水狂饮 , 入口清冽绵甜 , 仿佛琼浆玉液一般… …
这个传说像长了翅膀一样 , 在整个塞北草原散播开来 。不数年‘御马刨泉’的故事尽人皆知 。后来人们在泉水处用石条修筑了井台和两个井筒 , 并上盖上了石板 , 每个井筒上有四个井口 , 这就是御泉井 , 其后演变成玉泉井 。因为有了康熙这个大ID的加持 , 大召寺和玉泉井周边一带人气更加旺盛 , 慢慢建起了茶馆、酒肆、饭庄、戏楼等 , 客人们络绎不绝 。
茶馆、饭庄、酒肆 , 用玉泉井水沏茶招徕顾客自不必说 。周边百姓也纷纷在此井挑水 , 有钱的大户则雇了专人在此取水 。因此井台边上常常人满为患 , 甚至半夜三更也有人挑水 , 以免去白日排队之苦 。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玉泉井一带的繁华可见一斑 。

文章插图
“御马刨泉”虽是一个传说 , 但也并未见得是空穴来风 。归化城地处阴山山脉南麓 , 属于冲积型平原 , 积水量丰沛 , 地下水位高 。许多地方打井几尺深便有水涌出 , 夸张点说 , 手提水桶伸长胳膊就能提上水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呼和浩特旧城 , 小河、小溪、湿地、水滩到处可见 , 特别是能见到很多小泉眼儿 , 用手抠一抠 , 就有一小股泉水涌上来 , 泉水把周边的细沙顶起来上下翻滚 , 又轻轻落下 , 不片刻功夫就形成一个小水坑 , 泉水清凉透明 , 掬一捧喝下 。从舌尖甜凉到胃肠 , 令人神清气爽 。至于小溪湿地中,小鱼、小虾、泥鳅也很多 。如此藏量丰沛的地下水 , 想必那御马蹄子能抛将出来也是情理之中的喽… …
当然 , 这是很久远的事啦 , 现如今城市人口巨增 , 工业大发展 , 用水量也远远大于自然界的供给量 。超量抽取造成地下水位急速下降 , 泉水、小溪、湿地逐渐消失 。玉泉井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干涸 , 但御马刨泉的故事却仍在民间流传 。就连旧城区的名称也是用玉泉了二字 , 用一眼井命名一个城区是不多见的 , 起码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是绝无仅有的 。
- 意大利风景油画作品 意大利油画风水作品图片
- 风水大师玄机子 天地风水玄机图片
- 风水角煞 角煞在风水中的作用是
- 风水交流平台
- 什么样的墓地风水好 濮阳风水好的公墓哪家好啊
- 进门有柜子风水好吗 进门看见衣柜风水
- 平南风水留题
- 地下埋黄金风水 埋金地风水故事
- 住宅前宽后窄风水破解 门店外宽内窄风水好不好呢
- 鼠鱼 风水中鼠鱼算鱼吗为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