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二 )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尺蠖观察笔记作者:爱若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记者注意到,在这本《成都自然笔记》中,出现了很多成都地标性的建筑以及比较常见的动植物,比如,浣花溪畔的野迎春、拐枣树街的拐枣树、望江公园的芙蓉花、人民公园的银杏树、三圣花乡的腊梅以及龙泉山上、青龙湖边观察到的鵟、白尾海雕等各类猛禽 。这本书中,既有关于成都本土的美食和人文风采,也有一些记录和观察成都市区变迁和自然生态的文字 。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沈尤摄
其中动植物介绍分为花、鸟、虫三大类,花介绍了从公园到原野到深山等花类植物28种 。如野迎春、玉兰、桂花、芙蓉花、银杏、蜡梅、酢浆草、鱼腥草、杜鹃花、珙桐、兰草等,鸟介绍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种,如青头潜鸭、夜鹭、黑水鸡、大红鹳、小鸊鷉、绿头鸭、燕子、红嘴相思鸟、杜鹃等 。虫介绍了20种,包括常见物种与珍稀特种,如凤蝶、天蛾、黑带食蚜蝇、胡蜂、蚕、萤火虫、天牛、蝉等,历时两年筹备,是成都首本自然笔记书籍,由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业委员会出品 。
普通鵟沈尤摄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鵟月争辉摄影:何亚宁
解读:
10月20日,记者与该书主编沈尤取得联系 。他告诉记者,实际上创作该书的作者群,有专业科研人员,也有作家、中小学生等各个领域的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自然爱好者,“从他们的细致观察与描写中,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感受到各种生命在成都这座城市的生生不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然、对城市、对生活的热爱 。”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青城报春摄影:李黎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迎阳报春 摄影|李黎
沈尤告诉记者,自然笔记作为当事人观察自然、学习自然、记录自然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生态、文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产品,对传播自然知识、展示自然之美和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当观鸟、赏花、寻虫、听风、看山、问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参与,其实也能证明,自然爱好有了文化性 。”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白鹭沈尤摄
知识集锦图片 知识集锦的图片

文章插图
沈尤摄
他还给记者分享了一段故事:书中一位作者,记录了自己小学时养蚕的经历,而这位作者后来不仅对蚕的身体构造以及生活习性,有了更多了解,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自己的养蚕感悟写了下来 。“这对于童年阶段来说,好比是一把钥匙,观察自然生态,贴近自然,走近动植物并且了解它们,是很有好处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