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养脾健脾,告别“慵懒”症状

很多人会以“春困秋乏夏盹 , 睡不醒的冬三月”作为自己犯懒的借口 。其实经常这样犯懒 , 并不是真的懒 , 而是你脾虚了 。

食补养脾健脾,告别“慵懒”症状

文章插图
脾虚常有3懒
中医的脾在五行中属土 , 主运化 , 升清 , 输布水谷精微 , 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意思是 , 人出生后 , 各脏腑组织器官肌肉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 。
脾虚时 , 气血生化乏源 , 人也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 但总的来说 , 脾虚往往会出现以下“慵懒”症状 。
懒言:一句话也懒得讲
这是脾胃气血不足 , 不能循经上传于肺的结果 , 此时人多会因气少不足以言 。
懒动:生活中能坐着绝对不站着 , 能躺着绝对不坐着
懒得动是身体自保的一种方式 , 因为此时脾胃气血不足已经影响到了四肢 , 此时如果运动 , 气血亏虚的情况会愈加严重 。
懒思维:不想动脑 , 不想思考、畏惧创新
脾气亏虚 , 气血不足以上荣头目 , 所以人的思维也会受到影响 。
食补是养脾最好的方式
要想身体不懒 , 就要健脾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 , 中医的脾不同于西医的脾 , 看不见摸不到 , 所以健脾补脾也变得无力可施 。
其实 , 在中医的诸多治法中 , 健脾最容易落实在生活中 , 因为很多健脾的食物多是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 , 比如我们每天吃的五谷 , 经过特殊加工之后 , 就是很好的健脾药 。
食补养脾健脾,告别“慵懒”症状

文章插图
炒麦芽
中医会将发芽的五谷炒制后入药 , 最常用到的就是炒麦芽 。单独泡茶喝或是和陈皮放在一起泡茶喝 , 可以说是脾虚之人的日常必备之物了 。
炒薏米
中医认为生薏米性质偏凉 , 而湿邪性质为阴 , 因此用薏米祛湿 , 一定要用炒薏米 , 这样才能去除生薏米的凉性 , 使之更具健脾化湿之力 。
食补养脾健脾,告别“慵懒”症状

文章插图
制作炒薏米的办法很简单:薏米洗净后 , 用文火炒至微黄色、略有焦斑、有点香气就可以泡水喝 , 或是煲汤、煮粥喝了 。
八珍糕
“清宫八珍糕”就是一款祛湿健脾效果特别好的药膳 , 清朝的皇帝是满族人 , 喜欢肉食 , 吃肉吃多了难免伤脾生湿 。对此 , 当时的名医陈实功创制了“八珍糕” 。
八珍糕的主要成分有茯苓、白扁豆、薏米、怀山药、芡实等物 , 有时间有精力的朋友可以在家自制 , 还可以自行加减一些食材 , 比如加入人参、红枣这类也有健脾效果的食材 。
食补养脾健脾,告别“慵懒”症状

文章插图
【食补养脾健脾,告别“慵懒”症状】不过 ,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示给大家:网络上的配方 , 为了使糕更容易塑形 , 有些加了糯米粉 , 也有些加白米面 , 但无论是哪一种 , 都不建议加入太多 , 因为糯米质地黏腻 , 如果加入的量很多 , 反而起不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