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一种农业生产活动,通过饲养猪达到食用的作用 。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现代养猪常见的模式有企业自营自养、养猪企业自营加农户代养以及农户个体户或小型养猪场自养 。
养猪业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未来的养猪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适度规模养殖、智能猪业、绿色食品、动物福利、低碳排放等方面 。

文章插图
一、我国地方猪主要品种有哪些
根据其起源、生产性能、外貌特点和生活环境等,将其分为六大类型,分别是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 。

文章插图
1、华北型
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 。此类型体质健壮,骨骼发达,四肢粗壮,背腰狭长,腹不太下垂,肌肉发达 。头较平直,嘴筒长,耳大下垂,毛粗密,多为黑色 。母猪性成熟早,繁殖性能强,窝产10头~12头,乳头8对左右 。耐寒、耐粗饲,但增重较慢,板油多,屠宰率较低,一般60%~70% 。代表品种有东北民猪,西北的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和沂蒙黑猪等 。

文章插图
2、华南型
分布于南岭和珠江以南地区 。表现为“矮、短、宽、圆、肥”的外部特征,腹大下垂 。头相对较短宽,嘴短、耳小,毛多为黑白花 。母猪性成熟早,但繁殖性能稍差,窝产8头~9头 。耐热,早熟易肥,皮薄肉嫩,属脂肪型猪种,屠宰率75% 。代表品种有蓝塘猪、陆川猪、香猪、五指山猪、粤东黑猪、槐猪和滇南小耳猪等 。

文章插图
3、华中型
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 。体型与华南型相似,但体型较大,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与华北型之间 。母猪产仔数10头~12头,乳头6对~7对 。生长较快,经济成熟较早,肉质细嫩,屠宰率70%左右 。本类型猪较多,代表品种有浙江金华猪、大花白猪、宁乡猪、皖浙花猪、武夷黑猪、莆田猪和大围子猪等 。

文章插图
4、江海型
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地处华北型和华中型中间狭长的过渡地带 。主要由华北型与华中型杂交选育而成,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而差异较大 。共同特点为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头中等大,耳大下垂 。性成熟早,繁殖率高 。母猪平均窝产13头以上,乳头8对以上,经济成熟早,增重快,屠宰率在70%左右 。代表品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姜曲猪,安徽的圩猪、虹桥猪等 。

文章插图
5、西南型
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头大,腿粗短,毛以全黑或“六白”为主,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 。繁殖率中等,窝产仔数8头~10头,乳头5对~6对 。肥育能力强,屠宰率65%~79%,多属肉脂兼用型 。代表品种有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和雅南猪等 。

文章插图
6、高原型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 。体型小,似野猪,头狭长呈锥形,腹小而紧收,臀倾斜 。毛为全黑或黑白花 。繁殖率低,乳头5对居多,窝产仔5头~6头,哺育率不高 。成年体重小,属晚熟品种 。肉味醇香,但屠宰率较低,仅65%左右 。代表品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和合作猪 。
- 怎么种植葡萄,附葡萄的生长习性
- 肉锥的养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 有机无土栽培有哪些技术,详细介绍
- 大蒜的种植时间,附种植技术要点
- 鲍鱼的养殖前景,养殖现状
- 雪松该如何栽培,这五点是关键
- 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有哪些,详细介绍
- 葡萄应该如何过冬,需做好以下几点
- 羊肚菇该如何种植,这四点是关键
- 人工菌该如何种植,这五点是关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