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继续建 探月工程“上新”

“天问”“祝融”到访火星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精彩亮相 , “天和”“神舟”“天舟”组成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 , “羲和号”迈出中国太阳探测新步伐……2021年 ,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次 , 再创新高 , 居世界第一 。 专家表示 , 中国航天未来更精彩 。
近日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 ,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批复;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实施 , 先后开展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等任务 。
2022年底前
中国将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
星辰大海再扬帆 。 2022年底前 , 中国将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 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 。 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 , 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 。 后续 , 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 , 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 , 开展巡天观测 , 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
此外 , 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国家已批复探月工程四期任务 。 据悉 ,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 , 这三个任务将在未来10年之内陆续实施 。
按计划 , 中国将先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 , 然后发射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 , 进行月球南极的采样返回 。 嫦娥六号之后再发射嫦娥八号 , 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
“大开脑洞”
人工智能与航天结合会有什么反应
人工智能与航天探索相结合 , 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在2021百度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 ,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与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大开脑洞” , 进行了一场富有想象力的对话 。
“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科研站更加智能 。 ”李彦宏认为 , 未来月球科研站内核可以是集感知与控制一体、具备自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大脑 , 可以帮助月球基地的建造、无人值守的科学探测以及资源开发利用 。
“人工智能以后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在航天技术方面 , 使航天技术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精确、简便 , 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 ”欧阳自远说 。
展望未来 , 中国航天必将迈向更加遥远的星辰 , 探索更加浩瀚的宇宙 。
新闻链接
2021中国航天别样精彩
太空建站、探测火星……
2021年 ,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有了长期在轨运行的家 。
4月29日 ,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 , 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5月29日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 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天和核心舱 。 6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并于9月17日凯旋 。 9月20日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 。 10月16日 ,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 , 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 。
2021年 , 千年天问 , 梦圆火星 。 5月15日 ,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
新闻延伸
2022年太空很忙
全球将迎来航天大戏
围绕重返月球、通往火星的阿耳特弥斯计划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打算在今年向月球发射一艘无人的猎户座飞船 , 开展轨道验证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