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1、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如今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
2、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 。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
4、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 。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
5、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
6、禁火寒食 。寒食节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前都会进行改火寒食,这是属于一种很传统也是很严谨的祭祀活动之一 。
7、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
8、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
- 收集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 清明节习俗和来历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 有关清明节习俗的古诗 有哪些清明节习俗的古诗
- 清明节习俗活动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 清明节习俗来历 清明节习俗来历介绍
- 桂林清明节习俗 桂林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 生活清洁小妙招简短 日常生活清洁小妙招大全
- 生活小常识简短 每天一个生活小常识
- 简短广播稿150字校园 校园新闻广播稿150字
- 清明节习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