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国画风水山水画 清代风水名画大全


大清王朝开放包容与固步自封相互交织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在选择帝王陵墓葬地时的创新与继承 。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入关后的十个皇帝开辟了河北省遵化和易县两处皇陵区(即清东陵和清西陵) 。
位于遵化市马兰峪西部的“清东陵”是清朝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这里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皇帝以及慈禧太后和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150多人 。

顶级国画风水山水画 清代风水名画大全

文章插图

清东陵区北倚昌瑞山,南屏金星山,东傍鲇鱼关,西依黄花山,山岭相连,奇峰顾盼,秀水相济,绵远悠长,这样的自然形势似乎要把大清帝王“子孙万代、连绵永续”的意愿传递出来 。
入关以来,顺治仔细研究过汉人的治政技巧 。在群臣拥戴、侍从林立的清宫之中,他独尊至高无上的位置,尊卑等级意识超过常人 。在推动国家中兴计划时,他又深切体会到规则和秩序的重要 。在对待身后之事上,他一样把尊卑等级关系罗列出来 。
顺治对清东陵的规划是谨慎而又细致的 。
清东陵的十五座陵寝,都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 。
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的陵寝却按辈分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东西两侧呈扇形排列开来 。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 。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 。宗祖居中,子嗣分列两边,“长者为尊、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在清东陵突现出来 。
顶级国画风水山水画 清代风水名画大全

文章插图

如生前要陪侍帝王一样,皇后陵和妃子墓葬按照“尊卑有别”的列葬方式,分别修建在本朝皇帝陵墓的旁边,形成拥戴、拱卫之势 。
孝陵司马道作为整个陵区的主干,连接着其它四座帝陵的司马道,另外四个帝陵的司马道又牵连着各自皇后陵墓的司马道 。这个类似细胞分裂形状的陵区墓葬布局体系里,嗣承关系和主从关系显而易见 。
清东陵的尊卑形态也体现在建筑格式上 。陵区的各帝陵,虽然由南到北都有翁仲、碑楼、石桥、龙凤门、碑亭、神厨库、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礼制建筑 。而作为东陵区的祖陵,孝陵的建筑又有明显的尊者气势 。孝陵陵园前的石牌坊别具一格,它通体用汉白玉制成,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等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的绝品 。紧靠石牌坊的朱漆大门,不但是孝陵的门户,而且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 。在清东陵近百座石桥之中,孝陵司马道上的七孔桥是最大而又最为奇特的一座,桥身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奇特的是,如果顺着桥栏敲击,石桥会弹奏出五种不同的音阶,如金玉般清脆悦耳,人们称之“五音桥” 。
汉唐宋明以来各帝陵陪葬墓“尊卑有别”体系不完整的情况,在清东陵尊者为大,长者优先的实践之后,变得完整严密起来 。
在清代风水家的心里,他们注重“龙、穴、砂、水”的协调 。他们觉得祖先陵墓的格局和子子孙孙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皇宫贵族的心中,自己陵墓的地望特征象征着国祚兴废和帝运盛衰 。
顶级国画风水山水画 清代风水名画大全

文章插图

【顶级国画风水山水画 清代风水名画大全】《清朝文献通考》记录了清东陵的地理特点:山脉自太行来,重岗迭阜,凤翥龙蟠,嵯峨数百仞 。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岭,诸山耸峙环抱 。左有鲇鱼关、马兰峪,右有宽佃峪、黄花山 。千岩万壑,朝宗回拱 。左右两水分流浃绕,俱汇于龙虎峪,崇龙巩固,为国家亿万年钟祥福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