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扫地风水好不好 风水扫地出门好吗吉凶


七老爷托人打来电话,说老家那座大水库快干了,祖坟从库底露了出来,要我抓紧时间回去看一看 。我手里拿着话筒还没有扣下,就瞪大眼睛呆住了,那种吃惊的程度,仿佛一位五百年前就死去的古人忽然复活 。
我并没有在老家出生和长大 。老家对于我来说,只能算是一种陌生的熟悉和遥远的亲切 。不过,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对老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和向往 。关于我们彭氏家族的故事、关于那些繁衍了我们的祖先们,特别是那片规模巨大、长眠着先人的祖坟地,却早已通过父亲的口,深深地植入到我记忆的主板上 。然而,我却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这座墓园了 。因为在我出生前,老家那地方修了一座大水库,将我们彭氏一族的墓园淹入其中去了 。
十五年前,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我曾来过老家一次 。那也是我第一次来老家 。记得那天我还没有走进村子,就朝父亲描述中的那片祖坟地方向望去,可是,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一片浩荡的大水翻动着细密的波纹,白茫茫地横亘在那里 。我不由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因此,当七老爷告诉我,说祖坟地从水中露了出来,尽管我手头正在写的小说还没有杀青,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将电脑关掉,准备赴老家去看看 。
从我居住的蒙阴县城到老家所在的沂水县,约有八十公里,长途大巴跑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县城 。在县城下车,我又马不停蹄地坐上了一辆支农中巴车 。
中巴车在乡间公路上奔跑了半个多小时,我在彭家宅村头下了车 。
现在的彭家宅已经不是当年的彭家宅了,那座大水库积蓄的水越来越多,早迫使族人进行了搬迁 。一部分人移民到了别处,一部分人则由山下搬到了山上 。已知天命的我,这是平生第二次来老家 。此时,我的父母早已故去,老家也没有了近门近支,似乎血缘离我最近的,就是七老爷了 。其实算一算,他和我也不算近支,已经出了五服 。我之所以和七老爷熟识,是因为十五年前我曾参与过重修家谱的活动,并且在老家待过差不多一周的时间 。
那一周,我就住在七老爷家 。
当时,七老爷便是我们彭氏一族中辈份最高的一位,而且硕果仅存 。重修家谱,也是他老人家率先提出来的 。当然,尽管是他提出来的,真正操劳这件事情,并且主持将这件事情完成的人,还是我三叔 。三叔是我亲叔,他和我父亲一样,从小就离开了老家,在沂水县城当干部,在他退休前,已经把官做到政协副主席的级别 。他也是近些年我们彭氏一族中,将官做得最大的一位 。
据七老爷说,起初,三叔对重修族谱并不太积极,七老爷曾经多次去县城找他,说人家邻村姓刘的已经重修族谱,说山后姓吴的也已修好,特别是河那边的王家,不仅重修了族谱,还建起一座祠堂,将祖宗的灵位请来,罗列其中,早晚供奉 。我三叔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接这个茬 。七老爷只好无奈地离去 。后来三叔决定牵头重修族谱,是因为三叔的儿子兴明大学毕业,考上了县里的公务员,而县里正好调来一位新县长,这位新县长姓彭,据说,他的老家就是彭家宅,只是早在清朝末年搬到了另一个县 。三叔得知消息,眼前唰的一亮的同时,决定挂帅出山,重修族谱 。
三叔出山,就想到了当作家的我 。因为谱牒这种东西是与文字分不开的,我这个作家就是摆弄文字的,如果我来上阵相帮,自然能助一臂之力 。而那时候,我已调入县文化馆,不用天天坐班,而且手头正准备写一部有关家族历史的长篇小说,正愁生活积累不足,三叔的邀请,正中我下怀,我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于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了老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