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取代周朝的理论,就如《封禅书》上记载的:
一个“火德”,一个“水德”,所以周朝被秦朝“克”,是天意,是命中注定 。妖言帮助了政权,政权又推销了妖言 。就这样,原本“怪迂”的、不生不死的“阴阳五行”,在秦朝成了一门辉煌的“显学” 。
邹衍的著述有《邹子》四十九篇和《邹子终始》五十六篇,都已亡佚 。不过,其他古书里(如《吕氏春秋》)还保存着其学说的记录 。《吕氏春秋》的记录也为后来者继续扯淡提供了基础 。
到了“独尊儒术”的汉朝,董仲舒又来鼓吹这种妖言 。在《春秋繁露》的82篇中,没有一篇不是谈“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的 。谈“阴阳五行”的篇目虽然只有38篇,但在内容上却至少占据了70% 。董仲舒在邹衍的五行相克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五行相生,五行顺逆 。
董仲舒有言:“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五行者,比相生而间相胜也” 。董仲舒用这套学说来到处乱套,从人际伦常到上升到政治权力,强化了纲常礼教、君权神授 。
根据上面的陈述,对阴阳五行的发展,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
“阴阳”和“五行”原本是独立发展的,其意思也并不复杂 。但在一帮“阴阳人”和“阴阳书”的鼓吹之下,开始玄乎起来 。邹衍将“阴阳”“五行”合流成“阴阳五行”,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学说,并被秦始皇拿去大用特用,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先验性 。这种思想又被董仲舒等人接过来,大大的发挥 。“阴阳五行”直到清朝结束才开始弱化 。
阴阳五行发展的多条脉络,都不明确,但有两条是比较清楚的:
- 《易传》→老庄
- 《洪范》→邹衍(含其他的阴阳家)→《吕氏春秋》→董仲舒等等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一个要走向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转型社会,“阴阳人”还到处横行 。一个个连基本物理学常识都不具备的国学大师、传统妄人,在那里高深莫测的大谈“阴阳”“宇宙”“老子指出了宇宙大爆炸”;中医有了“科学院”;风水也成了“一门科学”;算命的走进了地方政府;到处是“易学研究会”,到处是公祭磕头、烧香拜神 。总之,乌烟瘴气 。
四. 失灵的阴阳·举例古文里,阴阳五行的概念极为混乱,全宇宙它都通吃 。要批判它,又很难抓到它的根本 。用余云岫的话说:
为了使指摘清晰,我们可以把“阴阳五行”和“中医”结合在一起批判 。余云岫在早在《灵素商兑》中就把阴阳五行批透了,我这里只总结一下即可 。
所谓阴阳,就好比动物有雄雌、物体有表里、状态有动静、光线有明暗、温度有热寒、高度有上下、数有盈虚,等等等等,世间任何事物均可以分为正反的两个方面 。这是一种二分法 。根本无甚高深 。
中医开山宝典《灵素》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可谓厉害非常 。可是,到底什么是阴阳呢?“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像这样来定义概念,不是纯粹扯淡吗?
阴阳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解释 。阴阳之间,对立统一,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互相依存,此消彼长 。一个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阴阳调和”的人 。一旦阴阳失调,就好象内分泌失调,麻烦就大啦,“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 山洪蓝色预警是什么级别
- 2022年处暑后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乒乓球葡萄是什么品种
- 冬小麦除草的最佳时节是什么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 下雨天好多飞虫是什么
- 风水上的缺角是什么意思 缺角的风水大忌是什么
- 代表风水好的图片大全 对风水好的图案是什么
- 什么树能和葡萄嫁接,嫁接时间是什么时候,附嫁接方法
- 水果中的糖是什么糖
- 西瓜从播种到结果所需的时间,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附种植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