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
宋代是我国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 。已经出现专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瓷窑 。为皇室烧造瓷器,成为龙纹大量出现的背景条件 。越窑、官窑、定窑、耀州窑进贡朝廷的瓷器中有大量的龙纹器物 。此外龙泉窑、磁州窑等民间瓷窑也烧造龙纹器物 。
越窑

文章插图
唐代开始烧造秘色中瓷,五代至北宋初为宫廷进贡瓷器 。唐代注重釉色,器物以光素者居多,有少量划花、印花装饰 。五代至北宋时期划花、刻花、印花器物明显增多 。越窑以龙纹作装饰的器物唐代有蟠龙四系罂,划花龙纹瓶、五代有划花龙纹盘、盒、浮雕双龙四系罂、双系盘口瓶、海水龙纹浅碗 。
宋代有刻花双龙抢珠龙柄、咸平三年李后陵出土划花龙纹盘,划花刀法细腻,印花有起伏层次 。还有划花龙纹执壶 。
官窑

文章插图
窑址在杭州乌龟山,是南宋时期设立的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 。从官窑去器物的胎釉成分看,采用杭州乌龟山的紫金土与瓷石配成,故胎中氧化硅与氧化铁含量较高,因而出现紫口铁足 。官窑器物的釉属石灰釉,釉的特点是厚如堆脂,有片纹,纹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釉与胎的膨胀系数差异造成的,其纹片的大小与胎釉的膨胀系数值差有关 。
从官窑器物标本来看,多为薄胎厚釉,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为增加釉层的厚度、有玉石感,采用先素烧坯,然后多次施釉,釉多在2毫米以上,为克服釉厚在烧制过程中发生流釉,碱金属含量较低,施釉刚好在足边,露1至2毫米的紫黑色胎 。在烧法上采用宽圈足露胎,中心用六个支钉支烧,以防止器物变形 。从上述分析来看,官窑器物的特点为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有纹片,是以釉色纹片见长 。尽管如此,窑工还是做了一些尝试,采用划花、印花装饰,在窑址中已发现十几件印模,但从传世器物来看,装饰效果不很理想 。器物因釉厚而不透明,纹饰较为模糊,不够清晰,所以划花、印纹装饰在官窑器物中未能流行,而传世及出土的几件带有龙纹装饰的器物就愈显珍贵 。
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的官窑龙纹洗,腹径20.2厘米 。器形直口直壁,平底,宽浅圈足,底心有六个细小的支烧痕,外周五个,中心一个 。釉色青蓝而滋润 。洗中心印有团龙纹,龙为三爪,盘曲,龙纹处有几个缩釉,露紫黑色胎 。尽管印纹不很清晰,但依稀可见,不失为官窑器物中仅见的几件带有装饰的器物中的佳作 。

文章插图
除鸿禧美术馆以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
粉青釉印花龙纹洗,洗高7.8,口径24.7,足径17.4厘米 。洗口微奢,口以下渐收敛,平底,宽浅圈足 。洗里心印蟠龙一条,纹饰较浅,隐约可见龙纹 。洗薄胎厚釉,器内釉色纯洁,外壁釉色稍淡,釉面有浅淡的纹片,底有缩釉数道 。
粉青釉印龙纹洗,器高4.8,口径18.3,足径16.8厘米 。洗口微敛,铜口已脱,平底,薄胎厚釉,青色较深,口沿露灰色胎 。洗里心印蟠龙,龙纹处纹片较浅,龙纹以外纹片较深,别具风韵 。
灰青釉蟠龙葵瓣口盘,器高4.4,口径9.1,足径11.6厘米 。盘为六瓣葵口,镶铜口,浅腹,口以下内收,平底,矮圈足 。盘心饰蟠龙 。印纹较浅,纹饰不清楚,并有多处缩釉 。盘中心纹片较小,内壁片纹较大 。
灰青釉蟠龙圆碟,器高2.2,口径13.1,足径?厘米 。碟侈口,镶铜口,浅式,矮圈足,碟心浅划蟠龙纹,釉面开细碎纹片 。
- 小龙虾炒几分钟能熟透
- 小龙虾怎么杀才干净
- 风水飞凤下山形图片 飞龙下山风水地图
- 龙虾煮多久可以熟
- 小龙虾肉质松散怎么解决
- 干龙须菜为什么是白色的
- 端午节有什么活动
- 啵啵鱼是什么鱼肉
- 龙利鱼是海鲜么
- 龙虾洗干净了没煮怎么保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