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广播稿 300字 百科博览广播稿300字左右


本文由一组系列文章构成,共4篇:眼睛种种、动物的眼睛、眼睛喜欢“吃”什么、华与华方法:看问题的三双眼睛 。前三篇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最后一篇进入了社会科学范畴 。祝大家阅读愉快 。
眼睛种种

科普知识广播稿 300字 百科博览广播稿300字左右

文章插图

徐武军(上海锅炉厂)
盛产宝石的斯里兰卡近年来被称誉为“眼睛之国”,这不是由于那里出产的宝石象热带少女的眼睛一样晶莹明亮,而是在斯里兰卡有很多人愿意在死后把眼睛赠给失盲者,使他们得以重见光明 。
眼睛是人体所有感觉器官中结构最复杂的器官,有复杂的折光、聚焦、感光、传导及防护结构,又有很强的辨色和观察力.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已能为机器人制造眼睛——电子视觉器,但若要为人类自己制造一个完整的眼睛,却无能为力.失明者要想重见光明,只好求助于刚死亡者的眼睛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动物都有眼睛,但任何动物的眼睛都不象人眼那么复杂,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种种不同的眼睛吧!
因陋就简 深厉浅揭
在有机质丰富的水沟和池塘中,一到风和日暖的时节,池水常会发绿,这绿色的水中常有许多绿眼虫.绿眼虫属原生动物,整个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在这细胞的上方,有一颗红色的眼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它的眼点成浅杯状,它由胡罗ト素小颗粒埋在基质中组成,紧贴着眼点是个光感受器,光线从眼点的开口面照射到光感受器上,使绿眼虫能辨别光线明暗 。
在小溪中的石块下,经常可以找到体质柔软、扁平、细长的涡虫,涡虫属扁形动物,它喜欢在暗处活动,避开强烈的阳光.它有一对构造非常简単的眼睛,简单到只能叫做眼点.它是由一些色素细胞和许多视觉细胞组成的,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不能看清物象.由于涡虫生活在水质肥美的溪水里,食源丰富,因而也用不着靠眼睛来寻找食物 。
分工合作与更番作主
有些动物的眼睛能进行有趣的配合,因制作“鲎试剂”而身价百倍的节肢动物——鲎(hòu)有四只眼睛,一对是由许多小眼构成的复眼,分别位于头胸甲的两侧,能观察周围物体;另一对是单眼,集中在背部的前端,只有感光作用,用来判别方向.四只眼睛分工合作,协调地完成观察外界环境的功能.此外昆虫也有类似的相互配合的单、复眼.
鸮(猫头鷹)的两眼不象其他鸟着生在头部两侧,而是位于正前方.在休息时,鸮经常一只眼睛睁着,另一只眼睛闭着,两眼轮流休息,交替工作.鸮这种更番作主的办法倒是一种十分精简的互助形式 。
视而不见与目光敏锐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有很高的视敏度(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无论是一掠而过的蚊子,或是凭借保护色恣意为虐的卷叶虫都逃脱不了这个“农田卫士”的眼睛,但对一些静止不动的害虫却常视而不见.它能通过调节眼球中的瞳孔大小和晶状体的位置来观察远近变动的物体,但不能调节晶状体的凸度和灵活地转动眼球,所以对静止物的观察力很差 。
相反,鸟类却有精巧迅速的视力调节能力和粗大有力的动眼肌.鸟的眼睛相对大小比所有脊椎动物大,特别是鹰眼目光炯炯有神,眼球外形扁圆,适于在空中远视地面,当鹰急如流星赶月地扑向猎物时,鹰眼不仅借睫状肌的收缩来改变晶状体的凸度和晶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独特地改变角膜的凸度来快速地把物象聚焦在视网膜上,把扁平的“远视眼”一下子调整为筒状的“近视眼”,所以无论是蹦腾跳跃的野免或是静卧的小鹿都会成为它俯冲猎食的对象,并被它迅速抓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