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电商能最终“盛开”吗

在离上海虹桥机场3公里车程的Flowerplus鲜花仓库,近百名阿姨淹没在由包装盒堆出的浅棕色“山丘”里 。她们手脚麻利地配花、捆扎、装盒,直到临近中午饭点才稍事休息 。
“这里每天工作量是10万束 。”Flowerplus创始人王柯说,成品按照用户选择于周六或周一抵达送货地址,有时是住宅区,有时是办公楼 。
新事物的到来往往是加速度的节奏 。此时距离鲜花电商Flowerplus上线不过一年,从工作量推算,用户数量已经在20万左右 。

鲜花电商能最终“盛开”吗

文章插图
外企白领吴琼就属于其中之一 。今年2月,她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晒花,打听价格后算了一笔账 。平日里,她习惯光顾地铁口的流动花车,“一次买两束带回家混着插,价格在40元-50元左右 。”
Flowerplus单束花和混合花的包月价格分别是98元和168元,每周上门送花 。相较之后,她选择了混合花束:“鲜花种类多,价格更加划算,而且能节省下去花车的时间成本 。”
可价格并不是“强力胶”,每当第四次送花结束后,吴琼都会犹豫一番 。4月,她将订单改为单束花,“混合花搭配是否好看要靠运气,而且最近送来的玫瑰很容易烂 。”
毕竟市场上还有很多选择,例如近期举办99元混合花促销团购的花点时间 。“我不会只盯着一家 。”吴琼说 。
爱尚、致生活、花点时间、Flowerplus等等,这些听来耳生的名字构成如今互联网上日用鲜花的主力军 。
2008年成立的爱尚鲜花通过自有网站、第三方电子平台以及手机移动端提供服务,今年2月挂牌新三板;在北京起家的花点时间去年7月上线,截至今年4月,月流水增长了10倍 。
【鲜花电商能最终“盛开”吗】鲜花电商集体发现,在长达半年的创业初期,自己几乎不需要花大力气推广产品——因为用户数会在朋友圈“炫耀”式的口碑营销下不断攀高 。
“背后其实是人们对幸福感、内心温暖的需求”,花点时间品牌总监郭肇州观察到,人们晒出来的虽是鲜花,实际却像某种宣告,“在这么匆忙的时代,我要对自己好一点” 。传统的消费观念悄然改变——女性不再排斥自购鲜花 。
另一方面,愿意为日常鲜花买单的年轻人多少带有些许补偿心理 。
“从小到大,被家长鼓励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少上一节美术课多做几套题,少听点音乐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郭肇州举例说,“真正能带来愉悦感的往往却被看做无用的事 。”
这恰恰契合了如今手作课程越开越多的状况,从绘画班、木工课,到学习刺绣、烘焙、花艺……与其说传授技能,它们更像是成人版的趣味游戏 。
看到这片潜在市场后,首批吃螃蟹的人行动起来了,目标客群出奇一致:来自中产阶级的中青年白领 。愿意每天为自己买上一倍星巴克的消费者显然更容易接受日用鲜花 。于是,Flowerplus在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号上打出“每周只需一杯咖啡的花费,让生活从此不一样”的营销口号 。
花点时间则从心理出发,试图以命名打破鲜花原本的植物属性 。当青春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热映时,平台推出了一束花叫“闪闪发亮”,指的是青春岁月;配合《疯狂动物城》的一束花则叫“Try Everything”(电影主题曲) 。另一系列花束关注的是女性职场,“抱抱”“挺你”“小红花”这类抚慰情绪的名字听上去就带有治愈功效 。
市场果然热闹起来了,可要论品牌“忠诚”还为时过早 。一旦花材配比、质量未能称心如意,用户极有可能转投别家 。
促使吴琼在Flowerplus下单的另一原因在于电商平台会送来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少见花材,为此她定期关注微信服务号上每周更新的花材讲解和插瓶贴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