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对梅兰芳齐声赞美的还有像保罗·克劳德尔和玛莎·葛兰姆这样早已成就斐然的人物 。克劳德尔在讨论现代戏剧和音乐时,曾经提到过他在纽约观看梅兰芳表演的经历:
梅兰芳只扮演女人或女孩的角色,但他以一种轻快的优雅来扮演她们,就像一面特别棒的镜子 。他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他就是个精灵 。由于他的身段具有令人愉悦的流畅性,所有的情绪和情感与其说是表达出来的,还不如说是被他转换成了音乐进而流淌出来的 。
在一次与肯尼思·泰南的谈话中,曾是圣丹尼斯学生的玛莎·葛兰姆回忆说:“我一直对东方戏剧着迷……梅兰芳来美国的时候,我去看了 。他是当时中国最伟大的演员,总是扮演女性角色 。他是那么不同寻常,既是一个完整的男人,又是一个十足的女人 。”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作家兼报纸专栏作家卡尔·基钦的评价 。基钦将梅兰芳与朱利安·埃尔丁格、卡罗尔·诺曼等当时美国的男扮女装的演员进行了比较 。基钦认为绝大多数美国的男扮女装演员“只是个怪胎,很少有才华”,而梅兰芳与之完全不同并且还合情合理,因为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乾旦传统,台下的梅兰芳是一位对家庭有奉献精神的、有家室儿女的男人,最重要的是,梅兰芳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人们在观看他的表演时已然“忘记了性别的视角” 。
著名的美国艺术史学家海厄特·梅尔同样也对梅兰芳“消除了写实细节的”“超然”艺术印象深刻 。梅尔在十几年后指出:“梅兰芳的表演既不像歌舞杂耍表演里男扮女装者那样古怪反常,也不会像写乐描画的日本女形那样怪怪地苍白傻笑 。”
基钦很可能既忽视了梅兰芳早期的乾旦生涯,也忽略了成名后的梅兰芳在舞台下的社会生活 。他(或者梅尔)的评价,和上文讨论过的大多数美国评论家的观点基本一致,代表了对梅兰芳的艺术予以本质化和审美化的做法 。这种反写实和非历史的现代主义方法宣称,梅兰芳的艺术代表了据称连女演员也无法企及的本质的、普遍的和永恒的女性特质 。在这方面,西方反写实戏剧的审美现代性,与定义了梅兰芳所代表和捍卫的乾旦艺术的中国戏剧的审美传统,形成了合力 。
此外,这种既现代又传统的审美化还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女性的本质是被男性视角定义的,因此这种女性本质到头来只是男性对女人味的重构 。这种女性本质绝不是普遍的或永恒的,而是受到了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制约 。事实上,对于激进的当代戏剧改革者来说,本来也没有什么是普遍的或永恒的,他们攻击梅兰芳的艺术太过精致、贵族和颓废,试图彻底颠覆传统 。但就连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本身,以及它对男扮女装艺术及其传统与现代看法的批判,也都不是普遍的或永恒的 。
(本文节选自《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作者田民)
- 蟹爪兰栽培技术,附简介
- 无忧花简介!怎么种植
- 峨眉山著名景点简介 峨眉山位于哪里
- 周延的个人资料
- 天堂的张望简介内容
- 生活小知识科普作品简介内容
- 清明菜简介,附其种植技术
- 抖音李一鸣简介 李易鸣大师
-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 四川广安岳池县简介
- 智利的国花是不是红铃兰,附智利简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