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臣们的教育,如果不见效果,这时候周天子就得亲自过问了 。他必须亲自到学校去考察学生的情况,再给学生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尽可能地教育感化改造他们 。
如果学生连周天子的教育感化也不买账,仍旧无动于衷,继续不服管教,这时候,周天子就要进行三天“不举” 了 。
所谓三天“不举”,意思就是周天子必须在三天内停止杀牲并不设盛馔,以此表示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感到不满和遗憾 。
周天子三天“不举”后,学校方才可以开除学生,并将学生交由政府部门遣送到边远地区,永远不得再返回家乡,“终身不齿” 。
总之,在西周时期,学校开除不服管教的学生,是极其谨慎的,往往会多次给不服管教的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一旦正式决定开除学生,便是“终身不齿”,又是极其严格的 。
- 鹅肝是什么
- 元宵节是什么节日有哪些风俗
- 橘黄色是什么色调
- 菜鸟裹裹上门是什么快递
- ip形象是什么意思
- 说女人是伏地魔是什么意思
- 预定和预订是什么意思
- 猪小肠是什么部位
- 发泡料是什么材料
- 30年结婚纪念日是什么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