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碾子 旧石碾子的摆放风水


【石头碾子 旧石碾子的摆放风水】
在运城各地农村,大多都有三样石器:石磨、石碾、碌碡 。这三样东西,与以前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它们 。
石磨,用来磨面;石碾,用来碾碎谷粒;碌碡,用来碾压小麦、谷物 。
在家乡永济黄窑窑村,人们为了生活,也置办了石碾子 。
石碾子,由碾台、碾盘、碾磙和碾架等组成 。碾盘中心设铸铁竖轴,连碾架,碾架中装碾磙子,碾盘和碾磙上凿有规则的纹理,其目的是增加碾轧粮食时的摩擦力,用人推或畜牲拉动,碾磙子在碾盘上的滚动,达到碾轧碾碎粮食或辣椒的目的 。

石头碾子 旧石碾子的摆放风水

文章插图
蓝坡石碾子
在我的记忆中,村里有五盘石碾子,大巷西头石碾有两盘,一盘靠北,有碾房,碾磙子较厚重,推起来重,一般用牲口拉;另一盘靠南,碾磙子较轻,一两个人就可以推动,露天,没有碾房 。东头也有两盘石碾,一盘在北巷碾道巷口,另一盘在蓝巷口,这两处都有碾房 。地处半坡上的蓝坡自然村也有一盘石碾,这盘石碾,尺寸要小一号,是从更高处的葫芦巷地搬下来的 。
村民告诉我:在蓝巷口碾道,那西墙上还有两块石碑,记载着石碾的历史 。我一听,如获至宝,赶紧前往查看 。
石头碾子 旧石碾子的摆放风水

文章插图
蓝巷口碾道石碑
果然,在西侧土坯墙上看到了两块石碑,恰好遇见了蓝致祥老师,他从屋里取来了长凳,湿抹布,擦洗过后,看清了石碑内容:
创建碾房碑记:当闻物其多矣,惟用之便 。今本邑东头旧有碾房一座,但户口滋繁,用度不便,同众商议需置碾子地基一方,创建落成,非复前日,缓急不便,虑矣 。厥工告成,故兴前人所出资财与后人所出者,并刻诸石,以垂不朽 。共费银两70两 。碾盘碌碡系村中官计开地基伍厘 。
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花月吉旦
创建碾子碑记:从来物之为用,不贵其偏,而贵得乎其全 。今本邑东头于嘉庆十五年,新建碾房一座,亦足以庇其风雨之飘摇矣,但内无碾子,不无缺略之憾,原同从商议,复出资财又造碾子,以备之庶使用,得使而人心欢喜,岂犹有偏而不全之虑乎,今功告峻,遂将出资人名开列以后,以垂不朽 。
(捐款名单略)首事人:闫姓、李姓、程姓、蓝姓
大清嘉庆十九年甲戊暑月吉旦
石头碾子 旧石碾子的摆放风水

文章插图
模糊的石碑
从石碑上可以看到,这是清朝嘉庆15年和19年建立的,即1810年和1814年,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
从碑文上可以读出一些故事:1、这是村里四姓大家族合力出资,建起了本村第四座碾房,置办了石碾子,这是件大事,村民们踊跃捐款 。有了这盘石碾,村里就有了四盘石碾,方便了使用 。2、当时社会上,有制作石碾的地方,有卖石碾的生意 。本地中条山上,没有这种石材 。
我拿来尺子,量了一下,蓝巷碾房,长6米,宽5.5米,面积33平方米;碾盘,圆形,直径1.8米,厚0.52米;碾子,圆形,直径0.6米,长0.5米,二者均为坚硬石材,有点像花岗岩 。
石碾所在的地方,村里人都叫它碾套,实际应叫碾道,是一个敞开的厦房,里面堆放着一个硕大的碾盘,上面转动着碾子,人推或牲口拉,是村里人碾玉米糁、碾辣椒、碾谷物的地方 。墙上挖有小坑,叫灯窝,晚上推碾时,放置油灯 。
村里最常见的是碾玉米糁,端来一簸箕玉米粒,均匀地摊开,两三个人就开始一圈一圈地推着石碾子滚动,玉米粒就在石碾的碾轧下,慢慢变碎 。大人推着大头,一手拿小扫帚不停地扫一扫碾盘边上碾不上的玉米粒,用木棍搅一搅碾轧的玉米,看看是否均匀 。碾子很重,推着推着,身上的汗就出来了,但看着碾盘上碎玉米,就会憧憬喝玉米糁汤的甜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