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 水蛭养殖技术,养殖水蛭病害防治


蚂蟥 水蛭养殖技术,养殖水蛭病害防治

文章插图

1、饵料投喂:水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血液 , 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 , 辅助蚯蚓、昆虫幼虫等 , 人工饲料是各种动物的血液 。2、调节水质:水蛭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格 , 水温应保持15~30℃ , 过高过低都影响生长 。3、越冬管理:排水越冬在池面上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 , 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 。
蚂蟥 水蛭养殖技术,养殖水蛭病害防治

文章插图
一、场地建设
养殖水蛭 , 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 。池塘四周埂高1.8米 , 水深1米 , 面积的大小必须根据饲养量来决定 。一般来说 , 每亩水面可以放养6~10万只幼蛭 。池对角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 。为了方便水蛭的栖息和产卵 , 池底可以放置不规则的石头和树枝 , 池中应建设比水平面高20厘米的土台5~8个 , 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 。池埂还要设防逃沟 , 用砖砌成 , 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 下雨的时候用密网栏或者在沟内撒石灰可防逃逸 。
二、投种放养
水蛭苗种的来源可浦捉、购买或自繁 。开始养殖时 , 一般以天然捕获为主 , 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 , 金钱蛭体形大 , 产量高 , 即农村俗称的“牛水蛭” , 牧牛时经常爬在牛身上吸血 , 捕捉作种时要注意鉴别 。水蛭雌雄同体 , 各水蛭都可产卵繁殖 , 以早春放为宜 。早春放养10月即可长成 , 加工销售 。
三、繁殖管理
1、建繁殖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 , 宜建成5×5米或6×6米的正方形 , 池四周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 , 中间为水面 , 水深50厘米 , 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 , 平台面保持湿润 。做平台的土应该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 便于水蛭打洞 , 不要使用黄粘土 , 齐平台面应该设置溢水口 , 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 。
2、种蛭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 , 年龄在2年以上 , 体重在30克左右 , 体质强壮 , 活泼好动 , 用手触摸迅速缩为一团 。这种水蛭怀卵量多 , 孵化率高 , 种水蛭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的陆地面积计算 , 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 。种水蛭入池后 , 要保持水质肥厚 , 有足够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
3、繁殖管理:长江中下游一带 , 水蛭产卵茧时间从5月初到6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 , 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 。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 , 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 , 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到惊吓而逃走 , 造成空茧 。
【蚂蟥 水蛭养殖技术,养殖水蛭病害防治】4、孵化管理:水蛭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 , 繁殖池兼作孵化池 , 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 , 卵茧产出后约11~15天孵出幼蛭 。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 , 呈软木黄色 , 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
四、饲养技术
1、饵料投喂:水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血液 , 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 , 辅助蚯蚓、昆虫幼虫等 , 人工饲料是各种动物的血液 。喂食完成后 , 应立即清除凝血残渣 , 以免污染水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