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见水的风水 水南尾风水


南通的8座桥
跃龙桥
原南通西濠河与运盐河交汇处有一桥,远视桥身如长龙卧波,又与西侧的起凤古桥相对,取名为“跃龙”,张謇书桥名于桥上 。此桥长约87米,宽14米,共有十三环洞,为简易木梁结构,桥面设有车行道、人行道,横跨于运盐河之上 。
据地方史料《二十年来之南通》一书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城区交通经各方努力,惨淡经营,略有改观 。但是“城之西偏,旧有起凤桥,虽衔接城南而取道窎远,至城南者往往绕城而行,举足趑趄 。”城里民众一片怨言,无不希冀建桥,以鲜绕行之苦 。为了沟通新开发的桃坞路商业文化区与城内的交通联系,张謇以庆祝其兄张詧70岁生日的名义,集祝寿款18000元,由建筑师孙支夏设计,建了这座桥 。桥身的铁栏杆上铸有篆书“寿”字 。
竣工典礼之日,人流如潮,观者甚众 。此桥“灿若罗星,蔚若翠云,光冩弈以外照,水景清而内分”,一派龙瑞之象 。1987年填河拆桥,跃龙桥被废,成为马路之一部分,“跃龙”之名惟存于路名之中了 。
(文/何晓宁)
西被闸桥
南通经任港河引长江水入濠河,是濠河水的主要来源 。原在通扬运河与任港河相汇处附近设有盐仓坝闸,调节进出濠河的水量 。盐仓坝闸有正闸一,耳闸一,正闸年久失修,常年封闭,惟耳闸尚能开启,但闸口甚狭,闸底偏高,流水不畅,几失功效 。民国15年(1926)4月在任港河入濠处建成西被闸,当时通扬运河与任港河直接相通,两河之水经西被闸与濠河畅流 。受益不仅限于南通城区,而且西寺、刘桥、唐闸等处田亩亦得其引潮迅速之利 。
西被闸位于大有坝原址,开坝建闸,其设计出于年轻的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1890—1919)之手,当时张謇改变南通水利落后的现状,规划建内河水闸,请特来克设计了西被一闸、西被二闸(位平潮)、西被三闸(位李港)、西被四闸(云台山) 。西被一闸后习惯称今名,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
西被闸始建时,净宽6.73米,闸底高底-0.48米,闸顶高4.30米 。闸上为桥,称西被闸桥 。1969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三孔T梁桥,长17米,宽7.6米 。1988年又紧贴老桥西新建长17米宽19米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 。此时闸体也进行了更新,成为内河的节制闸 。
(文/姬 树)
长 桥
长桥原是通州南城外的南吊桥,又名通济桥 。据明《嘉靖志》记载:“桥系元至正二年(1342),郡人周茂等构木为之,成化年间,知州傅锦易石而建 。”《万历志》记载更为详尽:“成化二十二年(1486),知州傅锦易石 。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州曹金重建 。三十三年,副使李天宠因倭寇去其穹石,仍驾以木 。”《康熙志》:“天启元年(1621),陈实功易石 。”记述了这座桥由木易石又由石易木,再由木易石的过程,变易的原因木桥变石桥是为了加固,便利交通 。石桥改为木桥是因为那之前,倭寇大举入侵,来不及拆去石桥,倭寇便冲过桥,直达南城门外 。到了崇祯末陈实功所处的时候,倭患已平,加之陈实功既是名医,又是慈善大家,修桥补路作为己任,于是他筹资建造了石质的通济桥 。此桥之外,他在通州城南还建造了段家桥、涧桥、永丰桥和白塘桥 。因为通济桥加上引桥当时在诸石桥中最长,故名长桥,现在看来也不能算“长”,“长桥不长”已经成为推介南通濠河特色的一张名片了 。
为了纪念陈实功,现于长桥西雕塑了陈实功石像,并镌刻他的五言诗:“游山不问径,历险自攀跻 。憩足生危石,探奇走曲溪;鸟声村落外,树影夕阳西,席地其长啸,烟霞满袖携 。”供游人景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