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淮猪图片 新淮母猪厂( 二 )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维护国家农业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 , 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猪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 2021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年版)》 , 收录猪地方品种83个、培育品种25个、配套系14个 。
江苏省畜牧总站副站长贡玉清研究员说:“这些新品种和配套系多数基于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进行培育 , 一定程度上是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延伸 。它们不仅保留了我们地方猪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 , 同时又兼备了引入品种在生长肥育性状和胴体瘦肉率方面的特点 , 大大丰富了我国猪遗传资源 , 为我国猪的育种创造了新的遗传素材” 。
记者了解到 , 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在黄瑞华带领下长期从事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 为二花脸猪、梅山猪、米猪、沙乌头猪等资源保种场建设发挥了指导性作用 。
养猪研究所分别在武进、昆山和海门建立了二花脸猪研发中心、梅山猪研发中心和沙乌头猪研发中心 , 同时在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建成生物资源保存与品种(系)创制中心 。
据黄瑞华介绍 ,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以来 , 团队第一时间收集江苏及周边省份地方猪遗传资源体细胞、精液、DNA等生物遗传材料 , 采用超低温冷冻技术等保护手段 , 开展了地方猪遗传资源生物技术保护 。
目前保存的遗传资源生物材料涉及二花脸猪、梅山猪、嘉兴黑猪等猪遗传资源8个 , 收集DNA样品3704份、体细胞样品168份、冷冻精液106份 , 同时为淮猪、沙乌头猪、玉江猪(玉山黑猪)及安庆六白猪进行了现场冷冻精液保存36份 。
作为活体保护的补充方式 , 遗传资源生物材料保存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 , 已成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及育种工作的有效手段 。黄瑞华表示 , 此次苏淮公猪和母猪同时克隆成功 , 证明收集猪遗传资源的体细胞遗传材料进行体细胞克隆 , 是完善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推动生猪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首先要降低成本 , 本次克隆成功 , 其实是基于多项科研项目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的 , 其中至少包括江苏省地方猪遗传资源遗传材料保存与检测项目、淮安市苏淮猪生物技术保种工程项目、淮安黑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江苏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南京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等;更重要的是 , 大量的后续研究有待深入 , 例如 , 这些克隆猪能否像正常猪那样获得正常的生长与生产性能、能否继续繁衍后代、其性能是否能够正常遗传 , 等等 , 都是值得进一步攻关研究的话题 , 所以真正产业化还任重道远 , 但我们义不容辞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