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淮猪图片 新淮母猪厂


【新淮猪图片 新淮母猪厂】今年4月底 , 14头可爱的黑乎乎的猪仔在科研工作者的期盼中诞生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猪!他们是克隆“苏淮猪” 。据悉 , 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淮安研究院 , 与江苏省畜牧总站联合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 , 进行不同“性别”的苏淮猪和二花脸猪的混合移植 。进行胚胎移植的3头大白受体母猪先后顺利分娩 , 共获得14头苏淮仔猪 , 其中8头苏淮公猪和6头苏淮母猪 , 最重的1.5千克 , 最轻的0.335千克 。
混合了两个品种的移植 , 同时获得苏淮猪的公、母克隆后代 , 这是国内首次 。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黄瑞华教授表示 , 这充分证明 , 通过体细胞保存 , 可实现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优秀种猪个体的扩群 。
苏淮猪是以淮安市淮阴种猪场为基地 ,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 , 会同淮安市农委、江苏省畜牧总站等多家单位 , 历时12年联合攻关培育而成的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 。黄瑞华介绍 , 作为大白猪和淮猪杂交选育而成的黑猪 , 苏淮猪既保留了原始地方猪种淮猪的耐粗饲、肉质优的特性 , 又吸纳了大白猪生长快、瘦肉较多的优点 , 是节粮、瘦肉型猪优秀品种 , 抗逆性强 , 耐粗饲 , 体质强健 。
非洲猪瘟疫情袭来后 , 保护猪遗传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平华介绍 , 该院联合江苏省畜牧总站、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及淮阴区农业农村局 , 第一时间对淮阴新淮种猪场的苏淮猪采取了生物保护措施 , 并兼顾了培育猪种苏太猪的生物保种 。“抢救性”地保存了苏淮猪、苏太猪等培育猪种DNA样品约1000份 , 保存苏淮猪体细胞35份、冷冻精液18份 。
这些生物资源库保存效果如何 , 是否具备生物复制能力?黄瑞华说 , 只有利用新技术成功复制 , 这些遗传资源的保存才能为我国培育猪种持续选育与扩繁保驾护航 。“近年来 , 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受疫病等因素影响 , 群体数量减少 , 我们想保护这些优秀遗传资源 , 最大效率地提升保种和育种效率 , 所以想尝试不同品种与不同性别的混合移植 , 看能否产下猪二代 。”
黄瑞华团队通过体细胞克隆测试 , 将供体分化的体细胞(如耳组织或胎儿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获得重构胚胎 , 然后通过胚胎移植生产 , 确保其与供体细胞遗传背景一致的克隆后代 。
2021年1月 , 该团队李平华与侯黎明副教授精心策划 , 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首次将苏淮猪和二花脸猪两个性别的体细胞混合移植到5头大白受体母猪 , 期望一次性获得两个品种两个性别的克隆小猪 。
“相较于体外受精和人工授精技术 , 细胞核移植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 就可以保留供体细胞的所有遗传物质 , 对个体进行复制 。”侯黎明介绍 。
4月27-29日 , 14头苏淮仔猪顺利诞生 , 生长状况良好 。黄瑞华说 , 苏淮猪公、母猪个体混合克隆成功 , 证明他们收集的遗传素材具有活体可复制性;不同性别个体体细胞混合克隆成功 , 进一步提高了克隆效率 , 为优秀猪个体扩繁带来了新希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