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选择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的优质螃蟹作为蟹种 。养殖时 , 要在养殖螃蟹的水域栽培水生植物 , 起提供植食性饲料、净化水质等作用 。蟹种的放养密度应与蟹种的规格、饲养条件相关 , 可以采用2年制的养殖模式 , 不能与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混养 。可在水中投放螺蛳增加动物性饵料 , 还需注意调节水质、预防疾病 。

文章插图
一、选用良种 , 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 , 无病无伤 , 规格整齐 , 附肢健全 , 有光泽 , 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 , 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 , 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 。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 , 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 , 体重10~35g就达到性成熟 , 生长停滞 , 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 , 苗种活动情况 , 体表有无寄牛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
二、种植水生植物 ,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俗话说“蟹大小 , 看水草” 。在养殖螃蟹的水域栽培水生植物 , 一是作为螃蟹的天然优质植物性饲料 , 二是为螃蟹提供栖息和脱壳的隐蔽场所 , 不易被敌人发现 , 减少相互残杀 , 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 提高水中溶氧量 , 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 , 防止水质营养 , 净化水质 , 保持水质清新 , 改善水体养殖环境 , 四是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 , 有利于螃蟹的生长 , 种植水生植物沉水植物可以选择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 , 水植物如芦苇、藤白草等 , 浮游植物如浮萍等 。螃蟹水域栽培水草面积应占水面积50~60% 。夏季7~8月是螃蟹摄取水草的高峰期 , 要注意保证螃蟹的饮食利用和高贮藏量 。不足时应采取补充水草的措施 , 但水草不要太捞 , 腐烂的水草容易导致水质恶化 , 诱发螃蟹疾病 。水草过多 , 特别是伊乐藻类似的单一品种过多 , 容易引起基础水休不流动 , 基础水变坏 , 应立即疏水通道 , 有利于排水流动 , 改善螃蟹池水质 。否则 , 容易发生黑腮、浮肿等疾病 。
三、控制放养密度 , 注意合理混养
蟹种的放养密度与蟹种的规格、饲养条件、发售要求的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 , 可以采用2年制的养殖模式 , 在螃蟹的5月末的6月初购买螃蟹苗 , 在池子里粗放增长 , 年末可以培育螃蟹 , 第2年春天把螃蟹放在池子里 , 通常螃蟹种子的放养规格是100~200只/kg 。每亩水面放养300~500只 , 适当释放 , 可提高螃蟹池规格和质量 。以河蟹为中心的螃蟹池 , 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 , 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负类(鲢、鳙鱼等) 。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 , 防止水质变差 。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 , 池水较清瘦 , 故混养数量不宜多 。一般每亩水面混养50~100g/尾白鲢、鳙鱼种40~50尾 (鲢、鳙鱼比例为5:1) , 此外 , 养蟹池也不能混养鳖 , 有条件的话 , 可采取养蟹池混养适量青虾的养殖模式 , 用生态养殖管理的措施 , 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
- 象棋开局的四大原则
- 特种野猪养殖的六大误区,特种野猪的优势
- 河蟹春季养殖技术,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鲴鱼夏花与大规格鱼种培育,附病虫害防治
- 大闸蟹优质养殖技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 高温期大闸蟹养殖技术,注意做好防逃、防害和防病等工作
- 螃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注意经常加水换水
- 我国五大淡水湖与所在地相对应的是
- 东京相当于几个北京大
- 商品大闸蟹的越冬育肥技术,大闸蟹囤养育肥条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