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出大官的坟地风水 平原地区坟地风水怎么看旺后人


清明将近,雨水变得频繁,乌云低低压在山顶 。山的深处,青松翠柏环绕着烈士长眠之地 。北京的深山中,有很多保家卫国、英勇抗战的历史遗存 。当年,烈士们把热血洒向热土,乡亲们又用热土掩埋忠骨 。丰碑祭英豪,烈士们浩气长存;青山埋忠骨,乡亲们世代守护 。
一个村庄和一个陵园的故事
陵园档案:平谷区官庄烈士陵园
平谷区官庄烈士陵园 。1944年12月28日,在平谷大官庄、小官庄发生一场悲壮的突围之战(简称“官庄战斗”) 。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及晋察冀派来冀东的一批团级以上干部,面对日寇合围,英勇反击 。经过一天激战,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突围,但有120余人壮烈牺牲,忠骨就地掩埋,大多没有棺木 。1979年,平谷县人民政府修建官庄烈士陵园 。2004年,平谷区委区政府命名该陵园为“平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守墓人
张起,58岁,平谷区南定福庄村委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官庄烈士陵园的日常维护 。每年一到清明,村里村外的人到陵园祭扫,都是张起负责安排和接待 。他说,保证陵园干净整洁、庄严肃穆,是对烈士的尊重,也是给乡亲们一个交待 。

平原出大官的坟地风水 平原地区坟地风水怎么看旺后人

文章插图
张起在擦拭烈士墓碑
“父亲一遍又一遍跟我讲当年的故事”
平谷,北京东北部郊区,因三面环山,中心平坦而得名 。在抗战时期,平谷是冀东军分区西部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加之地势险要,成为多场战斗的发生地 。现在的官庄路口,正处在顺平路和密三路的交叉口,在七十多年前,也同样是交通要冲 。
如今在这个位置的是南定福庄村,老村民都记得1944年那场激烈战斗 。“我父亲跟我说,当时在官庄路口,就有交锋 。”张起的父亲当时是20岁出头的小伙,往后的岁月,父亲就一遍又一遍地跟张起述说战斗的每一个细节,“我父亲活到104岁,高寿,他一直说,要不是烈士们英勇付出,就没有往后的美好生活 。”
参加官庄战斗的,有很多是冀东军分区的干部、文职、宣传队 。“当时已经是抗战后期,军分区到官庄这一带驻扎开会,调整部署 。没想到被叛徒出卖 。日军和伪军从好几个方向围过来 。有从通县,有从蓟县,有从密云,有从香河等地方围攻过来 。”张起甚至记得父亲跟他说起过叛徒的名字,叫单德贵 。
为了掩护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突围,十三团新到任的参谋长关旭、二区队政委谭志诚等率领部队阻击 。“战斗非常激烈,敌人有万余人,我们只有一百多人 。激战一天,包括谭志诚、关旭等一百二十余人,壮烈牺牲 。”
战斗之后,尽管仍有日伪军袭扰,但是乡亲们还是把烈士们的尸骨,悄悄掩埋 。
“他们没有后人,但是还有我们”
乡亲们只知道个别烈士的姓名,在抗战胜利后,给这几个烈士立了碑,老一辈人叫这里“八路军坟” 。年年清明,南定福庄村村民都自发前来祭扫 。张起记忆中第一次来祭扫,是在大约50年前 。“读小学,学校组织来的,那时候叫‘陵园’了 。”
1979年,当时的平谷县人民政府修建官庄烈士陵园 。2004年3月,在纪念碑前立“烈士英名录碑记”碑 。但是因为烈士们大多不是本地人,资料分散甚至遗失,碑上仅记有谭志诚、关旭等5名烈士英名 。
有了陵园,就有了守墓人 。南定福庄村每一代守墓人都恪尽职守 。“咱得对得起烈士的牺牲,也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张起说,上一代守墓人刘俊余、刘汉琼夫妇年过八十,腿脚不便,现在守墓的接力棒交到他和村子里另一个年轻人手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