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域:面积1.64万平方公里,16个市辖区,2019年常住人口2153.6万人,GDP为3.54万亿 。
上海全域:面积6340平方公里,16个市辖区,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万人,GDP为3.82万亿 。
深圳全域:面积1996.85平方公里,10个市辖区,2019年常住人口1343.88万人,GDP为2.69万亿 。
广州全域:面积7434平方公里,11个市辖区,2019年常住人口1530.59万人,GDP为2.36亿元 。
天津全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16个市辖区,2019年常住人口1561.83万人,GDP为1.41万亿 。
武汉全域:面积8569.15平方公里,13市辖区,2019年常住人口1121.2万人,GDP为1.62万亿 。
苏州全域:面积8657.32平方公里,9个市辖区(县级市),2019年常住人口1075万人,GDP为1.92万亿 。
成都全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20个市辖区(县、县级市),2019年常住人口1658.10万人,GDP为1.7万亿 。
重庆主城都市区:面积2.87万平方公里,21个市辖区,2019年常住人口202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8万亿 。
上述对比可以看出,重庆主城都市区面积最大,约为北京的1.75倍、上海的4.5倍、成都的2倍、深圳的14倍,市辖区(含县、县级市)最多,人口仅次于上海、北京,但经济总量低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比成都、武汉略高 。
如果我们把重庆主城都市区看做大重庆的中心城市,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比拼中,发展质量上不仅落后于东部城市,在中西部的成都、武汉面前也没有优势 。
重庆在完成了带动18个贫困区县脱贫摘帽后,重新聚焦主城都市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定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向非常明确,就是成渝双城带动周边形成经济圈 。主城都市区扩容后,重庆得以在战略上聚焦 。
其次,这也意味着重庆城市发展能级的提升 。要建设一个2.87万平方公里,21个区组成的都市区,无疑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10多年前就提出“一小时经济圈”,但实事求是的说,在那样的条件下,重庆大部分高速公路建设才刚刚起步、就连主城9区内轨道交通都只有一条单线、不到30公里的背景下,“一小时经济圈”还不具备实现的条件 。而经过10多年发展,重庆轨道交通已经开通320公里,主城都市区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官方发布中,也重点提及,要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通勤圈”,打造“一日生活圈”,建设一个“轨道上的都市区” 。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轨道交通,要实现中心城区1小时城市轨道通勤圈,近期实现“850+”城市轨道加速成网,中心城区平均通勤时间不超过40分钟;二是铁路公交化,通过干线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实现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三是都市快线网络,规划1320公里都市快线(市域铁路)网,还要推动成渝轨道互联 。如果重庆主城都市区真正建成了850+公里的轨道交通和1320公里的市域铁路,那将是一个媲美当前的北京、上海一样的超级城市 。

文章插图
再次,这是城市定位的提升 。大约从2012年开始,原渝西14个区县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撤县设区,撤县并区 。2012年、2014年和2015年,渝西地区经历三次撤县设区,全部升级为区 。撤县设区完成后,一系列关于重庆主城区扩大版图的消息就在民间发酵 。国家一直对重庆寄予厚望,从西南地区经济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经济中心、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再到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最近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都是希望重庆能够做大做强,辐射带动 。强大的中心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重庆有38个区县,但真正能够构成中心城市效应的,必然是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的区县 。主城都市区的提出,既解决了原主城9区单独承担国家中心城市的局限,更是对渝西12个区县的拓展升级 。通过扩大城市规模,扩大主城区范围,建设世界级城市,共同打造西南地区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建设中国经济“第四极”无疑意义重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