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跨境电商下一个战场在哪( 二 )


不过,今年我们在新品类上做了很大的扩张,比如美妆、居家生活、食品保健 。这样的话,我们的消费人群不只是定位为母婴人群,而是以母婴消费人群为基础,做会员生命周期的延伸 。
去年上半年我们是主导0-3岁的幼童产品,今年则是扩展到了6-12岁的儿童产品,比如玩具、童装 。另外,在消费宽度上,除了婴童以外,我们扩展到了以妈妈为核心的家庭消费 。其实还是仅仅围绕母婴购买者的需求,她除了购买宝宝的,还有自己的,还有整个家庭的,而购买决策者除了妈妈还可以是爸爸 。也就是说,我们针对细分人群做了新品类的延伸 。
你觉得今年母婴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会有什么变化吗?
杜萍:我觉得新的垂直母婴电商的爆发期差不多都在这一年之间了 。2015年,行业大火,垂直如蜜芽、贝贝等,聚美、唯品也大力做母婴,大家都是看上了母婴人群和跨境这一盘棋 。但是一路走到今天,各个垂直平台在目前中国B2C市场还是有定位的差异化的 。虽然母婴成了各个平台竞争的主线,但总的来说,大家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
蜜芽是一直在坚持做实跨境、拓展新品类、集采世界母婴好货 。同时,今年蜜芽也开始围绕线下实体店做一些战略投资,去延伸对母婴人群的服务宽度 。不止在电商方面,我们在游乐、医院等方面都在探寻合作,比如战略投资悠游堂、进驻美中宜和医院开线下店等 。这些都是在母婴人群的服务宽度上去做更多的触达,同时也希望这些触达能够夯实母婴人群对蜜芽的认知 。
蜜芽本是一个纯做电商的,而现在却做了很多跨界延伸,包括做社区、开线下店等等,这种产业的转型会不会让自己觉得不够专注?
杜萍:其实这些都是外界比较忧虑的判断 。我们不管做任何业务都是要以消费者为主导,不管蜜芽做十件事情还是八件事情,核心都是母婴消费人群,所推的一切都是以我们想要服务的人群为基石来增加宽度和深度 。不管是增加好的货品,还是做社区,还是投资游乐场,或者跟医院合作,包括接下来我们会更多的铺线下,都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在服务目标人群而已 。可能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触角是有点宽,但大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就应该很好理解了 。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母婴行业的一个趋势是电商和社区不断融合,做电商的蜜芽开始做社区,做社区的辣妈帮、妈妈网等又在做电商,你觉得是电商延伸做社区更可行,还是社区延伸做电商更可行?
杜萍:我觉得,基于目标人群为基础的商业模式的尝试都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办法说究竟是基于电商做社区能成,还是基于社区做电商能成,因为最终的结果跟很多因素有关 。就像很多做电商的企业撑不下去,也有人越做越好,这绝不是某个因素导致的,商业拼的是很多服务链路中的细节,不只是策略 。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定论 。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消费者在某一个平台活跃的时候,他确实会对这个平台会建立比较固化的认知 。比如我来这个社区就是为了与其他妈妈交流、上传宝宝图片、探讨育儿问题,而我购物就是要选另一个平台,因为那里更让我觉得丰富和值得信赖 。当然,也不排除我今天来这个社区交流,看到了很好的内容专题,我愿意点击进去购买了 。
所以,电商做社区还是社区做电商,这里面没有定论 。但是能否把消费者往两方面转化还是要看背后的运营能力 。这是一件非常细的事情,对消费者心理的探寻、对购物行为的引导以及其他的交互都是非常细节的东西,大家都在努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