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顶养殖泥鳅关键技术,详细介绍


农村房顶养殖泥鳅关键技术,详细介绍

文章插图

1、泥鳅养殖池建设:建造泥鳅养殖池的屋顶用加强型钢筋混凝楼板,顶部做防渗水处理 。2、放苗养成:采集野生自然苗,在泥鳅喜欢栖息底泥深、腐殖质丰富的野塘、沟等浅水域,选择傍晚炒的豆饼、动物内脏等作为诱饵的竹笼捕获野生苗 。3、喂养管理:泥鳅食性杂,对食物无严格要求 。4、病害防治:常见病有红鳍病、水霉病、气泡病、寄生虫病 。
农村房顶养殖泥鳅关键技术,详细介绍

文章插图
一、泥鳅养殖池建设
1、建造泥鳅养殖池的屋顶是加强型钢筋混凝楼板,顶部做防渗水处理 。池壁为“外二四墙,内十二墙”,高度0.7米-1.0米 。施工采用沙浆比例在1∶2.5以上,每4砖-6砖厚加8毫米铁丝为筋骨 。在房顶四角设2道-3道竖向铁丝,与横向铁丝成经纬分布 。泥鳅养殖池视房顶面积大小而定,四角作抹弧处理,预留排水通道和防护遮荫物支撑杆插孔 。泥鳅养殖池与楼房建筑基础相一致,以免造成错位而降低安全使用系数 。
2、泥鳅养殖池配套设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排水系统,因未经曝晒的地下井水和自来水不宜直接利用,故应在正房泥鳅养殖池旁设立有落差、高1.5米-2米的蓄水池或大型铁箱,使水源混合缓冲后自行流入泥鳅养殖池 。正房池为苗种池和一级养成池,偏房池为二级养成池 。由于正房高于偏房,一级池通过落差自流至二级池,经多次利用后排入猪圈或房外水渠 。二是防护网,在高于池面40厘米-50厘米处设立防护网,以免阳光直射和鼠鸟侵害 。三是简易温棚,根据泥鳅生长适宜温度为 20℃-30℃的特性,在低温季节,搭建易拆卸或翻卷式的简易温棚,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以确保泥鳅的正常生长,缩短其上市周期 。
二、放苗养成
1、苗种来源
(1)采集野生自然苗,在泥鳅喜欢栖息底泥深、腐殖质丰富的野塘、沟等浅水域,选择傍晚炒的豆饼、动物内脏等作为诱饵的竹笼捕获野生苗 。对于捕获的野生苗,应经过筛选使用 。
(2)半人工育苗,在繁殖季节,从捕获的野生亲鱼中,以雌雄1:2-3的比例,选择体型端正,颜色正常,无病无伤,满2龄、体重30克以上的个体,暂养数日,置入产卵池待其自然产卵,产卵池要先消毒,后铺15厘米-20厘米肥泥,使用有机肥肥水,水温控制在18℃以上 。
(3)对获得的卵巢,用柳根、棕丝、聚乙烯纤维丝等扎束消毒后,均匀吊挂在池水中 。产卵后,将卵巢移入孵化池进行孵化,分期分批获得幼苗 。孵化过程要保持静水或微充气 。鱼苗脱膜后迅速移走卵巢,开始投饵培育,适口的饵料有蛋黄、鱼粉、小型水藻、轮虫、蚕蛹粉、豆浆等 。幼苗长至1厘米时进行分池,达3厘米时投入大池进行养成 。
2、苗种投放
(1)放苗的时间取决于苗的来源而定,野生苗为4月下旬-5月中旬,半人工苗提前15日-30日 。
(2)放苗密度为体长1厘米以内的2000尾/平方米-4000尾/平方米,3厘米以内的300尾/平方米-500尾/平方米,3厘米以上的50尾/平方米-85尾/平方米 。
(3)放苗前旧池用消毒剂消毒,新池先浸泡后消毒 。池底均铺20厘米-40厘米肥泥或细沙,注水30厘米-50厘米,施足基肥以繁殖基础生物饵料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15厘米-25厘米之间 。此时,将鳅苗分筛消毒,按照不同规格放苗要求入池养成 。
三、喂养管理
【农村房顶养殖泥鳅关键技术,详细介绍】1、泥鳅食性杂,对食物无严格要求 。养殖前期以培肥水质、繁殖浮游生物饵料为主,辅以适量蛋黄、蚯蚓、蚕蛹、豆浆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