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人疑似因气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溶胶传播感染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除了空气传播之外,气溶胶传播也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4月10日,宁波市疾控中心就表示浙江宁波在本轮疫情中有人疑似因气溶胶传播感染新冠,下面大家就和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浙江有人疑似因气溶胶传播感染,气溶胶传播是什么意思 。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溶胶传播感染

文章插图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溶胶传播感染
4月10日中午,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通报,在宁波本轮疫情中发生一起疑似因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事件 。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溶胶传播感染】某确诊病例乘坐自驾车(开车窗、未戴口罩)进入某地下停车场,同时间段内另有2位续发病例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佩戴口罩,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
简单来说:气溶胶的本质是能够悬浮在空中的微粒 。相较于一般的空气传播来说,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 。就好比走在路上闻到烟味,但身边明明没有人,这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的气溶胶 。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增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相对较轻,导致其隐匿性极强,且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为此,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出提醒,市民在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的同时,切记做好个人防护 。
出门必规范佩戴口罩:所有室内场所,特别是厢式电梯、洗手间等密闭空间,务必佩戴口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网约车、他人车辆或自驾车时,以及抵达停车场时,均需佩戴口罩!在室外场所,包括有其他人员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佩戴口罩!
规范佩戴口罩方法:戴口罩时,要分清口罩的内外、上下,要将口罩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
摘戴口罩时,以下细节也请注意:请勿摘下口罩随地吐痰,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咳嗽、打喷嚏时务必注意请避开他人,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 。摘口罩后、戴口罩前请保持手卫生 。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 。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 。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 。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就叫气溶胶 。云、雾、霾、飘在空中的灰尘都是气溶胶 。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有大有小,大的很快落到地面了,小的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它们悬浮在空中时就属于气溶胶 。做一些医疗操作的时候,比如做气管插管、支气管镜、齿科操作时,也会产生气溶胶 。
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 浙江有人疑似因气溶胶传播感染

文章插图
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有什么区别?
虽然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本质也属于气溶胶传播,但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传播 。
飞沫是人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活动排出的唾沫液滴,其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在传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 。
而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飞沫核(粒径几微米),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