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解说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风水如何


◎张 文
从孩提起,我从老人嘴里便知道客家人祖上多来自福建省宁化石壁乡 。
石壁乡在哪里?它又是哪一方水土与圣地,竟然集结了如此多客家人的先祖?为什么如今人们把它称为“客家之父”(“客家之母”则为长汀) 。经过梅县、蕉岭、武平、上杭,我便心驰如箭,急忙驱车经龙岩的连城,奔向宁化县石壁了 。
到了宁化县城,我便乘往石城方向的车,到了石壁镇——它原先是禾口镇,里面有个距镇不过二公里的石壁村 。只因海内外客家人寻根问祖寻石壁出了名,且纷纷投资捐款,当地政府极为精明,赶快把禾口镇改为石壁镇,张氏云集的石碧村亦改为石壁村了 。
我往石壁镇一下车,放眼一望,视野开阔 。远山含黛,绵亘起伏,宛如绿色屏障拱卫着大片大片的金黄原野 。方圆百里,绿树掩掩,村舍落落,炊烟袅袅,潺潺渠流东去,大地沐浴于盛夏的灿灿阳光里 。这个地方,得天独厚 。绵延千里的武夷山,南北走向,成为闽赣两省天然屏障 。山峰峻峭,势如巨蟒游龙,令人望而生畏,有天险不可攀越之感;加上远离北方政治中心,为中原而来的大批先民视之为“世外桃源”,此繁衍生息,才使石壁有了一个雅称叫玉屏,并以“玉屏德润”镌刻在村口凉亭上 。由于人口增长,再由此往外播衍 。因此,这里才称为“客家祖地”(亦有人称为“客家之父”而与长汀之“客家之母” 相对),才引起全球近一亿客家后裔对它的眷恋与纪念 。
我到的这天,刚好是圩期 。石壁镇上挤挤拥拥、人声鼎沸 。我这个外来人要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了解情况,非有导游不可 。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年已古稀的退休老教师张兰芳先生——他经常给来人做导游 。他见我是同姓同行,更是热情!
我要他先看张氏族谱,他便带我穿村走寨,来到一老屋的“张氏家庙” 。刚好当地农忙,保留族谱的宗亲不在,只能叫来了一批张氏老人与我坐谈 。我见到墙上挂着的氏系图表,我们的祖先化孙公一时难于找到呢!直查到最下面的一支,老者才告诉我化孙公属此脉下……
既然在农村难找到旧谱,我们还是拜谒世上独一无二的客家公祠吧 。
到了石壁村口,一座壮丽牌坊屹立眼前 。牌坊上的横匾镌刻着杨成武将军的墨宝“客家祖地”四个镏金大字 。四根大石柱上正反刻有四幅对联,其中一联云:“石壁传芳,客家源远,派衍五湖四海;玉屏俊秀,翠水流长,支分南北东西 。”伫立良久,我们信步于通往公祠的笔直的“客家之路”,路长400余米、宽近5米 。路两侧是翠绿的松柏,一块块竖起的石碑上刻着各姓氏的简介文字,——其中张氏简介放在前面 。据史料记载,从石壁迁出的有127个姓氏 。我想,假如没有石壁这“风水宝地”为我们上祖落脚繁衍,又何来如今的上亿客家人?又何有文明史上的张九龄、文天祥、朱熹、刘永福、郑成功、洪秀全、杨秀清、黄遵宪、丘逢甲、胡晓岑、孙中山、廖仲恺、何晓柳、胡汉民、朱德、叶剑英、何香凝、宋庆龄、李光耀、叶亚荣等这些大人物?又何来广东梅州市大大小小的人物?又何来我类的千千兆民万姓?
这壮观的“客家之路”,还是由梅州的海外人士姚森良、姚美良两位太平绅士所捐建的 。我走在这平坦、实在的道上,增添了几分广东客家人之自豪 。
我来到公祠亭台阶前 。从水泥大道至公祠正门,共有石阶101级,象征奔腾万里,永无止境 。公祠正下方,有一碑亭,亭中立一方大石碑,正面刻着姚美良先生撰写的“客家魂”,背后刻碑记,记载石壁客家简介及其在客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