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凸面镜贴红纸怎么贴的( 三 )


文章插图
青釉八棱瓶 故宫博物院藏

风水中凸面镜贴红纸怎么贴的

文章插图
青釉八棱瓶底部 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再来聊聊另外两件秘色瓷 。越窑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和越窑五瓣葵口秘色瓷盘,是发现在地宫中室的檀木箱内 。这两件秘色瓷通体均施青绿色釉,釉色均匀,光洁莹润,器形规整 。不论是碗还是盘子,其外壁均留有仕女图包装纸的痕迹 。
风水中凸面镜贴红纸怎么贴的

文章插图
越窑五瓣葵口秘色瓷盘(此次展览展出)
最令人感到奇特之处就是,在灯光的照射下,碗和盘内清澈明亮,玲珑剔透,无中生有,恰似一汪清水盛于碗或盘内!正如五代诗人徐夤(yín)的诗中所说:“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
我们都知道,碗和盘内并没有盛水,可为什么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偏偏会出现“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现象呢?
原来是由于工匠在制作这些秘色瓷时,将器物的底部巧妙地设计成略微向器物内部凸起,这使碗或盘的底部形成了一个微小的弧面,再加上青绿透明的釉面,就使得碗或盘的底部近似一个“凸面镜”,对光产生的了发散作用,进而形成了视觉差 。这便是秘色瓷产生“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现象的真正原因 。
风水中凸面镜贴红纸怎么贴的

文章插图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底部仕女图案和烧造支钉痕
在前文中也说过,这两件秘色瓷的外壁均留有仕女图包装纸的痕迹 。这些秘色瓷是发现在地宫中室的金银包边的圆形檀香木箱里,箱子内有一个丝绸包裹,打开包裹便看到被薄纸包裹着的秘色瓷 。
由此可见,在当时,秘色瓷作为佛骨舍利的供品放入地宫时候,人们为了减少瓷器之间的摩擦碰撞,便先用绘有仕女图案的纸张包裹秘色瓷,然后再用丝绸包裹,最后放入到金银包边的圆形檀香木箱里供奉给佛祖 。
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是带着多么虔诚的心来供奉佛祖啊!可没想到的是,当经历了1113年后,人们再次看到这批秘色瓷时,当时用来包裹秘色瓷的纸张已经成了灰片和印痕,纸张上的仕女图案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研究唐代仕女绘画的珍贵资料,也让我们后人再一次看到的了大唐盛世下仕女的华丽装容!
风水中凸面镜贴红纸怎么贴的

文章插图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底部仕女图案
也许此刻你不禁要问,这么古朴典雅、青莹柔和的秘色瓷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结合文献记载和地宫中出土的其它器物,专家综合考证后认定,这批秘色瓷应该是当时的饮茶器 。茶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有这样一段评述:
碗,越州上,鼎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绿)白色 。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红,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
风水中凸面镜贴红纸怎么贴的

文章插图
陆羽《茶经》
陆羽的这段文字对唐代的饮茶器皿的质地和色泽进行了论述,从这段论述的文字中,可看到唐朝饮茶以及茶道对“色香味”的讲究和境界!茶道的最高境界在于回归茶叶汤色的本来的颜色——即绿色 。而最能体现茶叶汤色的这一自然之美的器物莫过于越窑的青瓷!越窑青瓷也以其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等特点立足于唐代,与北方的邢窑白瓷成为当时人们最受推崇的瓷器,成为了唐代瓷器“南青北白”局面的两大代表性瓷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