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漫步田改路
□叶伟彬
漫步田园路,清风渐渐浓 。
路中平坦坦,溪畔绿融融 。
云影涛声近,曾炉梵语重 。
铁渣铺要道,世代竞相荣 。
(庚子 六月二十五晚)

文章插图
【注】
漫步:悠闲地随意地走 。
田改路:叶厝村埭中农田改造,用水泥铺就的田间路 。
渐渐浓:微风越来越大 。
绿融融:绿色的田野与人和谐快乐相伴的自然景象 。
曾炉:曾炉寺的简称 。
梵语:印度的古典语言,这里指佛教语言 。
重:一遍又一遍 。
铁渣:炼铁余留物,也称铁屎 。
竞:互相争胜,也指强劲、强盛 。
相:交互行为 。
荣:事物茂盛,繁多 。
【译】初秋的一个夜晚,天高云淡,我悠闲自得地走在乡间的田野路上,清新的微风扑面而来,一阵比一阵强,让人觉得清爽惬意 。新铺设的田间水泥路,平平坦坦;小溪两旁绿树成荫,田野郁郁葱葱;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相处,走在这样的道路上,让你快乐无比!不远处,“曾炉寺”旁那块刻有“云影涛声”的大石头,依稀可见,而名胜古迹“曾炉寺”念佛经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传送出来,让人不禁觉得信佛弟子如此虔诚 。而用铁渣铺就的一条长长的海岸线“铁屎岸”,曾经是那么重要的交通要道 。这里的“曾炉寺”,这里的“斗门头港”,这里的“铁屎岸”,自古以来,开放包容,人来人往,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曾炉寺
始建时间碑志因遭明季兵毁无从查证,入清朝康熙年间有僧净悟再始重修 。时至文革期间遭全面毁坏 。后至2005年来由于释达芳法师进住,整修 。
地名含义,一说因其地曾设铁炉,故称这里一座古朴的寺宇为“曾炉寺”;又一说,有曾姓人家,在寺宇旁炼铁,故此寺宇称为“曾炉寺” 。
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画家曾珏出家至曾炉寺颂经传教,圆寂后再由徒弟勇志从福州鼓山寺来继传教 。乾隆丁亥年,泉州马付司考文未中,去文就武中了武状元,诸绅往来,早期同曾珏交为好友,常留恋山水苍翠人文,视曾炉寺境地风景美貌独特,唱和题咏,在寺院后一块丛立大石壁上挥笔作题“云影涛声”四个大字,每字高三尺,每笔阔三寸,世人不绝常到寺院境貌游赏 。

文章插图
于1943年至1949年曾是闽中地下党惠北地下组织先后七次革命聚会的活动场所,集中参加解放惠安,接管伪党部(昆山风云记载)解放后曾炉寺的佛教文化与文物遗产的独特境貌,虽已随时际运动人为与风化而改变,但它的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文物遗产的光辉景观,激励后人轮换津新,乡谊永传,铭留千古 。
于1982年经泉州文物考古专家考鉴,首批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再次由泉州文物考古专家综合考鉴,首批为泉港区文物保护单位,泉港政(2001)综合292号文,泉港区人民政府现场授立碑志庆典,同年泉港区旅游局首批确定曾炉寺为旅游开发景点 。
于2005年以来由于释达芳法师进住,整修 。现已在寺院旁盖一座三层楼约740平方米,寺院后盖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念佛堂,念佛堂可供每月初一、初八、十五的做敬,以及其它如佛七、大蒙山施食、传灯等大型法会 。
铁屎岸
泉港区最南端,与惠安东北部辋川镇交界处有一条并不壮观却有数百年历史的堤岸,过去,这里曾是山腰通往惠东南尤其是辋川地界的捷径,如今已用基石水泥加固,用以防潮护田,成为田海交界线 。这堤岸就是位于山腰镇叶厝曾炉寺村的铁屎岸 。据载,此堤最初是由铁渣堆积而成岸,故如此命名,岸南三百米处有一自然村,亦名为铁屎岸 。
- 那达慕大会除了蒙古还有哪个地方
- 蒙字取名寓意是什么
- 内蒙古新增14例 内蒙古新增14例本土确诊
- 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简短介绍
- 蒙古上单什么梗-简短介绍
- 帮助合成「快乐荷尔蒙」血清素是关键
- 过路阴阳风水断例图解
- 内蒙古乡镇叫什么
- 五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
- 内蒙古属于新疆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