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院子风水图解 农村风水桥设计图( 三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柏油公路、现代桥梁逐渐成为山区交通的主流 , 木拱廊桥日渐式微 , 传承技艺一度变得困难 。
2008年 ,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在政府和民间的双向推动下 , 木拱廊桥的传承态势开始有所扭转 。据报道 , 近几年来 , 浙闽两地通过募款捐建 , 新建了30多座木拱廊桥 , 传承人队伍也增加到50多人 。
为进一步传承木拱桥营造技艺 , 黄春财还建立了木拱桥技艺传习所 , 培养了10余名手艺人 。
“木拱桥和传统村落一样 , 都是先有想法 , 再建造 , 因此称为‘营造’ 。”苏旭东介绍 , 关于文物的维修 , 最核心是三个原则 , 即最小干预原则、传统材料原则、传统工艺原则 。掌握技艺的传承人还在 , 那这座桥所承载的乡愁就还能继续“编织重建” 。
“希望能由掌握这门技艺的人重新把这个桥做上去 , 这是我们屏南人的记忆 , 屏南人的乡愁 。”苏旭东说 。
如今 , 黄闽屏、黄闽辉已分别被评为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 , 黄春财的孙子黄颖也加入了家族造桥的队伍 。黄闽辉介绍 , 按照传承下来的技术 , 万安桥的修缮重建在技术上应该没有问题 。“我们一家人也希望把和万安桥的缘分延续下去 。如果有需要 , 我们肯定全力以赴 。”
守护廊桥的时代课题
8月6日晚上的大火令人扼腕痛心 , 但它并非万安桥首次经历劫难 , 历史上它曾历经多次损毁、重建 。
《屏南县志》记载:“(万安桥)宋时建 , 垒石为墩五 , 构亭于上 , 戊子(经考证 , 疑为1708年)被盗焚毁 , 仅存一板 。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 万安桥又遭盗焚 , “架木代渡”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复建;20世纪初又遭火烧毁 , 1932年再次重建 。1952年 , 万安桥西北端被大水冲毁两个拱架 , 1954年重修 。

农村院子风水图解 农村风水桥设计图

文章插图
失火前的屏南万安桥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事实上 , 万安桥的遭遇在木拱廊桥中并不鲜见 。
2006年 , 被称作“江南第一桥”的百祥桥因火焚毁 , 后重建 。2011年 , 福建南平武夷山余庆桥同样被大火烧毁坍塌 , 也已重建 。
而在火灾之外 , 水患同样不容忽视 。2016年9月 , 一场“莫兰蒂”台风 , 让福建泉州800年古廊桥东关桥毁于洪水 , 浙江泰顺的3座国保级廊桥也被冲垮 , 后均修复 。
目前 , 万安桥失火的事故调查仍在进行中 。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吸取教训 , 举一反三 , 把万安桥浴火之“危” , 变成中国廊桥保护之“机” 。
万安桥失火时 , 正在屏南做木拱桥田野调查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 , 木质结构桥梁的保护自古以来都是个难题 。不仅木桥 , 中国南方以木构为主体的传统村落 , 在近年亦频繁因为火灾闯入公众的视野 。传统民居对火患的防范 , 主要是建造防火墙 , 也就是千姿百态的“马头墙” 。这些砖石“隔断”可以有效的制约火势的蔓延 。但万安桥不但廊屋绵延近百米 , 拱架间也是木构相连 , 没有石构墙体隔断 , 便无法从物理上阻拦火势的蔓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