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的用户基础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很多人的出行离不开滴滴 。不过近日滴滴好像摊上大事情了,不仅是滴滴出行App下架,更是被国安法介入调查,那么滴滴出什么事了?滴滴为什么被下架?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插图
滴滴出什么事了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

文章插图
为什么《国家安全法》介入?
如果滴滴只是因为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国家安全法》的介入似乎有点逻辑不通 。
能够让政府监管层面直接引用《国家安全法》的情形,基本分为两类:
1、被监管对象存在直接的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政权、泄露国家秘密等行为 。
2、被监管对象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对关键信息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
有的朋友可能感到疑惑,即为什么对于关键信息的管理,也会被纳入国家安全范畴呢?
主要是因为,关键信息非常重要 。如果对关键信息的管控存在问题,则可能直接影响社会公共利益,进而影响国家安全 。
目前,滴滴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4亿,按照目前标准可以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
所以,如果《国家安全法》从这个角度切入,逻辑上可以自洽 。
这其中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网络安全法》和《国家安全法》切入的角度,是不同的 。
《网络安全法》的切入角度是,既保障网络安全,又保护公民个人和法人等信息安全 。但是,《国家安全法》的切入角度,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微观层面的个人利益 。
所以,如果滴滴只是因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遭受处罚,逻辑上有点不能自洽 。因为对于微观层面个人信息的保护,是《网络安全法》的规制范围,不是《国家安全法》的规制范围 。
换句话说,《国家安全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宏观层面的国家安全等根本利益,而不是微观层面的个人利益 。如果滴滴只是因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而导致违法,则不应该轮到《国家安全法》出面 。

文章插图
滴滴可能触犯了《国家安全法》哪些层面的规定?
以下仅是推论,具体事实以调查结果为准 。
如果我们沿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这条思路往下捋,一般可能有两个方向:
1、将关键信息数据,未经政府评估给到了境外 。
关于这个推测,目前已经被滴滴出行的副总裁微博所否认 。如果否认属实,则该种情形不存在 。当然,如果出现反转,则滴滴麻烦大了 。
2、平台对于关键信息的管理,存在足以危害国家安全的漏洞 。
比如,技术力量不足,存在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隐患,或者对于用户数据的保护不力,存在造成大规模泄露的隐患,或者采购的软硬件供应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 。
对于超大平台来讲,由于用户数量非常多,这些事故或隐患,都是平台不可承受之重 。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比前一种情况要好一些,毕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
当然,以上两个方向的分析,是常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形,也不排除有些其他特殊情况,或者也不排除监管部门可能只是习惯性引述《国家安全法》,但并无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情形 。
- 藤壶是甚么东西可 藤壶是什么东西可以吃吗
- 德牧甚么时候开始 德牧什么时候开始护主
- 3伏天吃甚么去湿 三伏天吃什么去湿气寒气
- 龙眼不能和甚么1 龙眼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 男的生育险有甚么 男的生育险有什么作用
- 龙眼不合适甚么人 龙眼不适合什么人吃
- 龙虾不能与甚么1 龙虾不能与什么一起吃
- 龙虾甚么时候好钓 龙虾什么时候好钓
- 吃龙虾有甚么忌讳 吃龙虾有什么禁忌
- 甚么情况下皮肤会 什么情况下皮肤会过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