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tellantis的“2030战略”中看现在的“合资困境”

如果说增资广汽菲克与神龙“两室一厅”的股权变革提升的是效率,那“产能向第三方开放”可能就是立竿见影的开源、节支之道。
提升效率,快速盈利是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上为所属品牌明确的发展之路。
3月1日,Stellantis集团今日公布了其“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Stellantis集团承诺,立志于成为在对抗气候变化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并将于2038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Stellantis计划到2030年年底前,实现在欧洲出售所有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型,在美国售出的汽车中有50%为纯电动车型。根据计划,到2030年,集团将会拥有超过75款纯电动车型,在全球范围内纯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500万台。
 

从Stellantis的“2030战略”中看现在的“合资困境”

文章图片
 
率先亮相的Jeep旗下的首款纯电动SUV车型,也成为Stellantis“2030战略”的第一枪。
或许很多业内人士同我一样,看到这样宏观战略的第一反应就是,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上很难成为主流车企了。虽说从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上积极拥抱电动化是正确的选择,但在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早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合资品牌想要抢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并非易事,更何况是相对弱势的Stellantis呢?
所以尝试品牌发展多样性、提高经营效率便成为了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的第一要义。
“中国,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此次“2030战略”发布之前,Stellantis发布了2021年财报,这也是PSA与FCA正式整合后第一年的财务表现,数据显示,去年全年Stellantis净销售额1,520亿欧元,同比增长14%,调整后营业收入180亿欧元,调整后经营利润率11.8%,净收入也增长至 134 亿欧元,同比增长了近两倍。
 

从Stellantis的“2030战略”中看现在的“合资困境”

文章图片
 
全球表现良好,中国却成为了Stellantis心中的痛,在财报数据中,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同印度及亚太地区捆绑在一起,净收益39.8亿欧元、调整后经营利润为4.42亿欧元,相比2020年32亿的净营收和2.31亿的经营利润有了不小的提升,但11.1%的经营利润率却拉低了Stellantis全球高利润率的大盘表现。
这其中整车领域在中国表现不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素。
虽说神龙重新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当中,但Stellantis在华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神龙汽车的累计销量为100,567辆,实现了翻倍式增长,这在极大的增强了Stellantis在华发展的信心,于是乎中法双方各自执掌一个品牌的“两室一厅”架构的雏形被摆上了桌台。
另一个Stellantis与广汽集团合资的广汽菲克则陷入了持续下滑的境地,去年全年广汽菲克销量仅为20,123辆,同比下滑50.33%,除了明星车型牧马人表现抢眼之外,其他车型均不及预期。
 

从Stellantis的“2030战略”中看现在的“合资困境”

文章图片
 
回顾过去表现颇为艰难,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也并不明朗。一是因为Stellantis旗下品牌在中国表现稍显弱势,二是在接下来智能电动的赛道里,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先机,并且随着自主品牌实力的提升,以往“崇洋媚外”非合资车不入的购车思想也被逐步摒弃,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Stellantis想要快速突围的愿望变得不切实际。
既想保留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又无法实现快速突围的目标,Stellantis不能不重新考量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得失及原因,似乎是痛定思痛后,下决心与东风公司一同对神龙实行“两室一厅”的架构改革,并将旗下工厂对第三方开放;对广汽菲克进行增资获得75%的控股权之后重新锐化Jeep的品牌形象,也成了Stellantis在华工作的重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