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元至治二年《重修圣墓碑》
墓廊西侧有《郑和行香碑》,辉绿岩质地,高1米,宽0.42米,厚0.93米 。碑文5行,阴刻:“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漠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 。镇抚蒲和日记立 。”记载的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途经泉州,为祈求海航平安,特来圣墓行香,地方官员勒碑为记 。

文章插图
明永乐十五年郑和行香碑
此外,还有清康熙至同治年间重修圣墓的5方碑刻 。其一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修先贤碑》,花岗岩质地,碑高1.20米,宽0.56米,厚0.15米 。记载的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福建汀邵延等处总兵官陈有功、陆路提标左协中军游府陈美等重修圣墓的经过 。碑已漶漫不清,吴文良、吴幼雄先生在《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中录有全文 。其二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圣墓碑》,花岗岩质地,高0.66米,宽0.28米,碑文为:“乾隆辛未年端月,重修圣坟,董事夏必第勒石 。”夏必第时为涂门街清净寺住持 。其三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圣墓碑》,花岗岩质地,高0.62米,宽0.33米,碑文为:“乾隆癸卯年阳月,重修圣坟,特恩己亥科举人郭拔萃立 。”其四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温陵圣墓碑记》,花岗岩质地,高1.42米,宽0.63米,厚0.15米,碑文记载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署福建全省陆路提督军门、漳州总镇马建纪访圣墓,见墓亭倒塌,捐俸再建墓亭之举 。其五为同治十年(1871)《重修圣墓碑》,花岗岩质地,高1.33米,宽0.65米,厚0.12米,记载的是同治十年(1871)钦命提督福建陆路军务执勇巴图鲁江长贵莅任泉州后,巡访圣墓,见“亭久倾圮,碑仆卧尘沙中”,而“捐廉择吉,鸠工重修”之事 。
圣墓周围还有众多宋元以来的伊斯兰教信徒墓葬,它们是泉州海洋贸易繁盛的见证 。宋元以来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越来越多的阿拉伯、波斯等地穆斯林泛洋至泉州,并在泉州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同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的清净寺内有一方《重立清净寺碑》碑刻,由吴鉴撰于元至正十年(1350),明正德二年(1507)重刻,原是南门清净寺旧物,后移置涂门街清净寺内 。碑文中有载:“今泉造礼拜寺,增为六、七”,可见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在泉州的繁盛 。据统计,元代泉州伊斯兰教信徒数以万计 。随着伊斯兰教力量在泉州的壮大,他们对当时泉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至元代时期的莆寿庚家族,他们亦官亦商,垄断了泉州的政治、经济,成为推动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主要力量之一 。元明易代之际,包括莆氏在内的伊斯兰教信徒凋零,后裔或改姓或移居晋江、永春、德化等地,不复宋元之势 。

文章插图
圣墓正面
应是因着三贤、四贤之墓在灵山之故,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穆斯林富商试那围等捐资在泉州东坂灵山购地建穆斯林公墓,时泉州市舶提举林之奇为之作《泉州东坂葬蕃商记》,文中对公墓的地点和样貌有具体描述:“其地占泉之城东东坂 。既翦薙其草莱,夷铲其瓦铄,则广为之窀穸之坎,且复栋宇,周以垣墙,严以扄钥 。俾凡绝海之蕃商,有死于吾地者举于是葬焉 。”故圣墓周围成了宋元以来泉州伊斯兰教信徒主要墓葬区之一 。墓葬区中有数座陈埭丁氏祖墓 。丁氏家族的祖先于宋朝末年来泉州经商 。元朝末年三世祖丁夔移居陈埭,明清以后发展成为望族 。丁氏祖墓既保留了穆斯林墓葬形制,同时也融合了汉族墓葬特色,是研究晋江陈埭回族及回汉文化融合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众多的伊斯兰教墓葬赋予了灵山愈发浓厚异域文化色彩 。
- 花果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 淘宝哪个节日优惠最大?为什么?
- m8牛肉是哪个部位
- 重庆哪个公墓风水好 重庆哪里公墓风水最好的
- 飞机票改签和退票哪个更划算
- 洗漱台落地个悬挂哪个好 洗漱台摆放风水
- 3楼和4楼哪个风水好点
- 沈阳故宫是哪个皇帝住的
- 全棉和水洗棉哪个更适合裸睡
- 陶瓷杯和玻璃杯哪个健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