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渴”漫谈“风水”与“皮水”
王明炯1,肖熹煜 1,宋易寒 1,王文华 2,薛丽君
学习张仲景的宋版《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诸多难点[ 1 ],如水气病篇第 23 条,越婢汤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 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此处渴还是不渴历代医家颇有争议,不渴为何还重用石膏六两?尤怡曰: 脉浮不渴句或作脉浮而渴 。再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 ] 第 1 条云: “师曰: 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第 4 条云: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为何第 1 条说皮水“不渴”而第 4 条又说皮水“渴而不恶寒者”? 皮水到底是渴还是不渴? 再如仲景在此篇并未定义“裹水”,为何提出越婢加术汤和付草麻黄汤可以治疗“裹水”?何为裹水?以匕问题核心在“渴”,现从《黄帝内经》和《诸病源候论》对于风水的阐述入手探讨如下:
1 《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金匮要略》中有关风水的论述
1.1 《黄帝内 经》 明 确 指出 风水病位在“ 肺肾胃”
《素问·水热穴论篇》黄帝问: 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 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匕下溢于皮肤,故为 月 付 肿,月 付 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 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 肾者,牝藏也,地气匕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月 付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
《诸病源候论》[ 3 ] 云: 风水者……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逢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故云风水也 。令人身浮肿,如裹水之状,颈脉动,时咳,按肿之凹而不起也,骨节疼痛而恶风是也 。脉浮大者,名风水也 。以匕论述可以看出风水的病位在“肺肾脾胃”,解释了为什么越婢汤加半夏汤可以治疗肺胀 。
1.2 张仲景认为风水与心相关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中治疗风水的 22 条:“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此条之症状在附方中有补充,《外台秘要》防已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匕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患者除“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症状,还有“头汗出、下重、难以屈伸、肿及阴” 。而心水患者症状如下: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防己黄芪汤证患者症状与描述心水的条文互参,几乎全部吻合,特别是心水特征性的症状“阴肿”防己黄芪汤证也具备,防己黄芪汤证所治风水病位在心无疑 。
1.3 防己黄芪汤证如此行文实乃迫不得已
防己黄芪汤证有“病者但下重,从腰以匕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之症,但是仲景行文之时全部省略,只记载了“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为何? 因为仲景写书更看重一个疾病的治则,他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 18 条中写到: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匕肿,当发汗乃愈 。防己黄芪汤证的症状较为特殊,既有风水在表的表现,又有下焦水肿的表现,面对如此矛盾的症状集合体,仲景只能二选其一 。
- 槐树对于风水是好还是不好 400年的古槐风水如何
- 风水天地 天易风水堂
- 风水球摆北方好不好呢
- 沈阳风水最好的位置
- 裱花蛋糕为什么高风险
- 佩戴龙头朝哪边 风水龙头朝向
- 风水家宅 闲置老宅风水
- 衡阳风水宝地 湖南常宁洋泉风水宝地在哪里
- 风水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风水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 公司前台绿植风水 厚街前台风水墙施工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