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理论( 二 )


(一)风水与城市选址
昊良镛教授认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色的背景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学说等理论有关” 。
古代城市的选址,特别注重山和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 。
山水城市的选址,首先要对山形地势进行考察,“欲知都会之形势……必先考大舆之脉络” 。风水学家将中国山脉地理分布概括为三大系列,它以中国两条大河来划分: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以北为北龙 。三大干龙的起点都是昆仑山 。龙的祖山必是名山,地域大,跨州连郡,延绵千百里 。龙的背脊(山脊)多为疆域分界线 。当它暂停向前起伏延绵时,往往形成盆地 。这些盆地是营建省会通衢的好地方,“千里为大郡,二三百里可为州,百里只堪为县治,下此为镇市 。”以上风水对山脉走势的分析,基本上从总体把握了我国地理龙脉的大局,然后再落实到具体细微的实地考察中 。
风水对于城市龙脉的认识,有山脉和水脉之分,“山地观脉,脉气重于水,平地观水,水神旺于脉” 。我国东南地区城镇风水均以水为龙脉,着重于水环境的处理及其特色 。如伍子胥在建阖闾大城时,“乃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 。”自此苏州就一直以水城著称,“自来言吴地者称其水胜” 。古城在太湖流域水乡泽国基础上形成发展,城外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城内河道纵横,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体现了“绿浪东西南北水”“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风貌,并因“城中川流潆回,舟楫密兴”而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水城风貌是苏州古城最具代表性的风貌 。
我国古代的城市,大都依据各地的山水龙脉来选址,在建造时力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正如《管子·乘马》所云:“凡立国度,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则沟防省”,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调谐,在此原则下,其所塑造的山水城市均各具特色 。

中国风水理论

文章插图

(二)风水与建筑选址
古人非常看重居住之宅,将其视为“人之根本”,“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宅者,人之本” 。认为宅基地的风水与人乃至家族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 。”故选择风水好的宅基地至关重要,“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 。”按照“风水’理论,什么样的居室基址才是风水宝地呢?
建筑选址最基本的原则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负阴抱阳就是“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争取阳光” 。
“凡一乡一村,必有一源水 。水去处若有高峰大山,交牙关锁,重叠周密,不见水去……其中必有大贵之地”,宅地选址应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 。
“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 。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 。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成金 。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这是宅地选址的枕山、环水、面屏三大原则 。这些建筑选址的原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建筑布局,“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汙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元武,为最贵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