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于彦新讲,虽然村里2008年就通了自来水,但全村没有一家废弃水窖 。因为这个缘故,村里自来水每年人均用量不到7立方 。在他们村,浪费水是会被大家戳脊梁骨的 。
记者走访了几户村民家,发现院里院外都打扫得特别干净 。对此,村委会主任于瑞科讲,因为家家户户都有水窖存水,只有把环境搞好,才能保证水的卫生 。
“传承老祖宗的节水规矩要从娃娃抓起 。”于家小学副校长李计荣对记者说 。
时值下午上学时间,孩子们正陆续进入校园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个叫于佳惠的6年级学生,问他是否知道怎么节约用水 。“我们在开自来水龙头时只开到三分之一,爸妈让我们洗车时要用布擦,下雨时要接水……”孩子稚嫩的声音说得非常流畅 。
3 “惜水的传统滋养了节俭民风”
“俺们村人爱水、惜水的传统还滋养了节俭的民风 。”于彦新说,他们村人居家过日子都以节俭为荣,来他们村赶集卖货的生意人都知道,于家人“抠门儿” 。
记者看到于彦新穿的衣服上印有“嘉远公司”的字样,问他是不是在公司兼职 。这位四十多岁的山区汉子憨然一笑解释,他妻子在嘉远公司上班,工作服是妻子淘汰下来的 。为了以后他能穿,妻子在当初选号时还专门选了个大号 。
“人家于翠田的俩儿子都是大学生,都挣大钱,人家还拾掇别人旧衣服,俺个老百姓还讲究啥 。”于彦新风趣地说 。
谈到这个问题,于翠田有些不好意思 。她大儿子2007年大学毕业,现在石家庄市一家设计院工作,已成家,两口子每月收入六七千元 。小儿子2014年大学毕业后在交通部一下属企业工作,月工资七八千元 。她在村里当导游月收入也有八九百元 。
“日子再好过,也不能浪费啊!”于翠田说,这么多年,她几乎没买过衣服,穿的都是亲朋好友淘汰下来给她的 。在长辈的教育下,孩子们也很节俭 。去年过春节时,考虑到小儿子参加工作,家里日子好了,她想去集市上买些菜,全家人吃一顿像模像样的年夜饭 。小儿子跟着她,这也不让买,那也不让买 。结果这顿年夜饭还是和往年一样,没什么大鱼大肉,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菜 。
记者问为什么这么“抠”,于翠田讲:“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苦日子过习惯了,俺老祖宗比我们还苦呢 。”
“俺儿子对自己‘抠’,对别人却很大方” 。于翠田讲,2012年夏天,正值她丈夫患心脏病住院,大儿子刚结婚,家里欠着几万元的债 。正在上大学的小儿子和同学去四川汶川震区慰问,打电话回来要钱捐款,并说这钱是借父母的,参加工作后还 。她听了二话没说,从亲戚那里借了6000元汇给了小儿子 。
“俺们村用地也很节俭,20多年没批过一分宅基地,翻修旧房子也不比阔气,还像老祖宗一样建成石头房 。边角旮旯不是栽花就是种菜,没一点浪费 。”于瑞科说,也正是节俭的传统让这个古村落保存得十分完好 。(本报记者 王鹏志)
记者手记
百年禁约启示后人
采访虽然结束,但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满村的石头,还有生活在那村里如石头般朴实的人,以及蕴藏在于家后人身上那坚如磐石、艰苦创业、自强勤俭的品质 。
井陉县地处太行山区,“平山不平,井陉无井”,这是对当地自然条件的生动写照 。太行山缺水,于家村附近无河无溪,更无泉眼可供汲水 。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 。”没有屋子可以就地凿石,没有水怎么生存?
被困难吓倒的只是弱者,困难给强者提供的只是机会 。可以靠天吃饭,就可以靠天饮水 。勤劳聪明的于家后人于是“凿池而饮”,在山坡低洼处挖出一个大坑,坑底、坑壁用石头砌筑 。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山坡上流下汇集到水池里 。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天水(天上的雨水)”得以保存下来,以备人日常生活所需 。
- 盘子在风水中起什么作用呢
 - 是谁破了香港的风水局 请吴邪去香港看风水是哪一集
 - 单元楼最忌讳的风水是什么 风水最忌讳的两个字是
 - 客人坐正位风水怎么解释
 - 羊毛被怎么清洗
 - 炸薯条用什么淀粉
 - 马克笔的痕迹怎样才能消掉
 - 一包挂面多少克
 - 家有白蚁怎么消除干净
 - 鱼的热量高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