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曾祥裕


初冬抚州之行 走进历史文化名村竹桥村采风
曾祥裕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抚州有个竹桥村,它是“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为文化传播发挥巨大作用,这是一个古风犹存,保存较好的古代村落,被授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称号 。
冬月的一天,抚州大地气温回升,阳光灿烂 。我与弟子刘松及其贵阳小孙驱车到竹桥村,其村位于金溪县城北十余公里,现有村民206户,816人,是由福建邵武蓝田迁移而来的余姓村落,建于元未明初,有六百多年历史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口百年老樟树一株,如同一把巨伞,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树下有锡福庙(经测为艮山坤向),护佑一方平安 。
竹桥村选址有风水讲究,村后山岗横屏,树竹繁茂,明堂开阔,远案崇山麓岭,近案为黄婆岗,一字横过 。据考,该村总门楼为丑山未向,据说系风水师廖禹后代所定,左水倒右,水出辛戍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据导游说,明初竹桥村的开基者文隆公夫人,是一位爱做善事的老太太 。一位赣州风水师慕名而来,却误会了文隆公夫人的好意,当他弄明真相后又设法补救,自愿帮助竹桥堪察门楼风水,然而这位风水师在指定的位置放的一张椅子却被走过的一条水牛碰过,错了方向 。风水先生很遗憾的说:“天意不可违啊!”本来朝这个方向的话,古村将会变成千户之村,而现在只能发展成千丁之村 。
依吾之见,总门楼朝向应为艮兼寅,则可丁财两旺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竹桥村先人具有风水意识 。
村落布局错落有致,各大祠堂或大户人家门楼前都有池塘,以图蓄财,道路不正对门楼,门与门不正对,以防路冲 。
清乾隆年间,为弥补地势缺陷、完善景观,村人在风水师指导下,在村西溪河边雁山的小丘墩上建造楼阁,取宋诗“大海回风起紫澜”之意命名为紫澜阁 。在竹桥人眼里,“此虽一溪涧也,而以海拟之,谁曰不可?安在溪流不能生紫澜也 。”真是志向高远,蜗居小村,心中却有高山大海 。其后,又有余氏后人作记云:“然不曰寺曰庙曰观而曰阁者,高也,取自高耸峻峙可障空虚而矗低陷也 。稻田平坦,一望无涯;溪水潆洄,四时不竭;有桂有竹,有花木错杂其间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此外,古村对水塘和井设计,别具一格 。
村内有水塘七方,全由石块砌成,都有排水沟相通,井然有序 。其图形为七星拱月 。
村里的排水沟都是用石块砌成,成为一个封闭式的防御系统 。这里的排水沟,自北向南流入村中的七口塘中,一条东西向直街与十来条南北或东西向小巷交接 。
总门前布置有品字三井,均为方形井口 。《竹桥余氏宗谱》记载:“旧有二井,一名剑井,一名新井 。道光二十三年天旱,四月未雨,又开一井,亦名新井,自是三井品立,亦先人心计也 。农民睹之,知为人邪正固有品级之分;士子睹之,知贫可守而品不可坏也;商贾睹之,知当忠主任事品德不谬也 。”
村中有总门及上、中、下三门楼 。
村中凡红白喜事都要经过这几个门 。
上门楼,建于乾隆年间,也称“谏草传芳”楼,为纪念祖先,激励后代创功报国而建的 。而是从塘边而过,这样设计据说是为了防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