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花是什么意思】据介绍,贵州石阡县夜郎文化渊源久远,历史遗迹众多 。在历史上反复设置夜郎、牂牁郡县建置 。是贵州及相关区域史料唯一确切记载牂牁郡治地、夜郎城之处 。
“打地花”习俗影射夜郎自信自强
仡佬族为石阡的古民族之一,也是世所公认的夜郎主体民族 。在当地仡佬族中至今传唱着“仡佬仡佬,开荒辟草”的谚语,以记其为这方水土之主 。在石阡河坝镇、聚凤乡自称夜郎后裔的潘姓之中,传承的“打地花”习俗,可追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余年 。直至新中国成立的解放初期,潘姓“打地花”习俗才彻底被废止 。
该习俗为:每年腊月,河坝集镇的最后三个场期,潘姓依照祖传的规矩,由族长组织族人,在宗祠举行祭祖仪式完毕,率众鸣锣击鼓,手执“地花斗”,身携筐篼,向售卖年货的店铺、摊位收取象征性的“地花”——即对潘姓为当地之主的认主费 。摊主缴纳“地花”,有钱的拿钱,没钱的拿物 。无论是唐宋时期实行的羁摩制度,还是元、明、清三朝实行的土司制度,以及明朝、清朝的土司制度、府治制度并治时期,朝廷委任的土司长官及知府都一直认承潘姓“打地花”这一习俗 。潘姓不仅打这一区域商贾、平头百姓的“地花”,而且也打土司及知府的“地花” 。
潘姓“打地花”习俗所传递的,既有夜郎人“一方之主”的霸气、自信,更有夜郎地区经济制度、赋税制度的一些重要信息 。无疑对于研究夜郎具有重要价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