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居训导到汉阳县令
洪武十五年七月巾山夜会后 , 台州府上报朝廷征召的贤才 , 方孝孺、王叔英等同赴京师 。冬至日 , 好友同坐于舟中 , 方孝孺拿出宋濂所赠的诗作 , 与友同阅 。(《舟中呈同召叶夷仲林公辅杨大中陈元采》)朋友一路赋诗吟对 。王叔英中途辞归 , 后应仙居训导之聘 。
王叔英一生教书 , 他论谈为师之道:弟子未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 。俗儒一旦为师 , 就摆出见多识广的架势 。王叔英说 , 古今天下事势变幻莫测 , 圣人尚不可尽知 , 更何况一般人 , 老师应“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王叔英应友陈宪直之请 , 求方孝孺的“儆斋”之文 。方孝孺回信称其文笔曲折有余韵(敷赡纡馀) , 有作者风 , 自己从内心敬重 。并说宪直要求文 , 求王叔英就可 , 何必绕弯子求我 。他认为作文要先作人 , 学圣贤道理 。方特别指明回信是自己亲写的 。建文初(1398年) , 王叔英迁升汉阳知县 , 颇有惠政 , 他呼吁官府要省事 , 以减民负担 。明史载 , 汉阳天旱 , 王叔英向神祷告 , 雨立即就下 。接着大雨不止 , 又祷告神灵 , 天气立刻放晴 。古人认为诚能感灵 , 此举表明王叔英关切黎庶 , 已感动了神灵 。《汉阳府志》称其祷神文诚意恳切 , “汉阳人至今诵之” 。
王叔英结识了泰和杨士奇 , 其时杨在乡间教书 。王叔英称其有“公辅之才” , 推荐入翰林 , 充编纂官 , 杨士奇终任大学士 。
当翰林官很尽责
建文初 , 王叔英即被召翰林修撰 。他论“行限田”至数千言;又奏上“务学问、谨好恶”等资治八策 , 让皇帝学古代的圣贤治国 。皇帝的好恶 , 影响天下人的趋向 , 王叔英让皇帝“善则行之 , 不善则勿行” 。他建议“定法制” , 从天下大多数人利益出发才适乎人情 , 合乎天理 。“制恒产”可先行均田、限田 。有人说:“夺富民以予贫民 , 虽可以得贫民之心 , 而足以致富民之怨 。”王叔英辩说:“天道亏盈益谦 。”(《易经》)“民之所当益(增加)者 , 贫也;所当损(减少)者 , 富也 。”不能因富人的怨恨就不限田 。建文帝览之而嘉纳 。《资治八策》被乡贤谢铎载入《赤城论谏录》 。建文帝锐意于文治 , 日与方孝孺等讨论《周官》法度 , 对军事并不在意 , 且用人不当 , 最终南京失守 , 失去江山 。
王叔英在翰林尽规谏之责 , 慷慨直言 。他否定宋仁宗“进用宰相 , 人主(皇帝)之任 , 臣下不宜有所指陈”的言论 。他告诉建文帝 , 任命宰相须吸取众人的意见 , 不可由皇帝一个人决定 , 并指出举荐方法 。对一些历史事件 , 他提出自己见解 。(《明文衡》)《二孝子传》表彰仙居的朱煦、黄岩的陈圭 , 同时表彰太平邱镡为孝子 。(《明史·孝义》、台州府志) 。靖难军即将攻入南京 , 王叔英受命赴广德募兵勤王 。南京失守 , 建文帝焚宫后不知去向 。兵部尚书齐泰逃至广德 , 王叔英以为其背叛朝廷 , 命人将其捉拿 。
六月 , 南京金川门开 , 都城陷 , 朱棣杀方孝孺等灭族 。前一日 , 王叔英自缢于祠山玄妙观银杏树下 , 道士盛希年把他葬于祠山之麓 。妻子金氏死于狱 , 二女投井(山下金二女井) 。弟元默潜匿 , 因同乡金宽告发而被捕杀 。外甥陈泰被流放卢龙(秦皇岛) 。正统年间 , 首辅大学士杨士奇为王叔英追题墓石并祭祀 。明末 , 追赠为礼部侍郎 , 谥号文忠 。
- 看风水的app下载 看风水app
- 茶桌坐南朝北风水好吗
- 家里砍树会影响风水吗 风水树砍掉了有解救的办法吗
- 门前两棵树风水好吗 房前两棵大树的风水
- 西方风水 西方有风水吗
- 旱金莲的风水作用 旱金莲的风水怎么样
- 三条路包围起来的小区风水如何
- 充电器能托运吗
- 蚊香怎么用
- 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