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萧春雷:
我害怕读冷冰冰的生物课本,很想写点不一样的东西——应该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但是充满文学想象力、睿智、温情的文字 。
印象最深的几次品尝弹涂鱼,都在闽东,当地称之为跳跳鱼,颇为珍视 。弹涂鱼摸样很丑,黑不溜秋的,初看像拇指大小的泥鳅,但是有鳍,前肢仿佛小爪,还有一双大而突出的眼睛 。我不忍多看,就像对付泥鳅一样,断其头,啮其身,弃其骨,饮其汤 。弹涂鱼肉质细嫩,但我怕麻烦,更愿意喝鲜汤 。

文章插图
我吃海鲜,大多是稀里糊涂,吃过就忘 。记得跳跳鱼完全是因为它的怪模样,以及这个有意思的俗名 。弹涂鱼产于海岸滩涂,潮退,泥滩上到处都是,跳来跳去,此起彼伏,一有动静就迅速钻进洞穴 。据说它们还善于攀岩,能爬上红树林的枝条——缘木求鱼被人嘲笑了千百年,原来并非无稽,至少是通往弹涂鱼的道路之一 。
八闽文献里常见到弹涂鱼的身影 。《海错百一录》说,跳鱼产咸淡水,大如指,肉细味清,腹有黄子尤胜,泉州漳州称花跳,福州呼江犬,仙游谓之超鱼 。民国《霞浦县志》描述道:“跳鱼,一名弹涂,又名泥猴 。藏海泥中……味亦清,颇可口 。”《澎湖纪略》说:“生海屿边泥涂中,大如指,善跳,故名,俗曰花鱼,以其身有花文也 。作羹食,味颇佳 。”

文章插图
说到弹涂鱼味美,可能缺乏共识 。在福建,闽东弹涂鱼地位最高,是招待贵客的海鲜名菜 。霞浦海边有不少池子,围了一人多高的网,用竹竿固定,据说就是人工养殖弹涂鱼,围网内不时响起扑通声,腾空跃起一个黑色的影子 。闽南海鲜市场罕见弹涂鱼,厦门的酒家或海鲜排档,几乎没有这道菜 。一位厦港渔民告诉我,从前筼簹港和厦港避风坞的海滩上弹涂鱼很多,人们不看重,厦门人更喜欢吃外海鱼 。有位从小在集美社讨小海长大的朋友说,弹涂鱼最贱,从前是穷人家配地瓜稀饭吃的,不能上桌待客 。江浙各地对于弹涂鱼的态度,也是爱憎分明,反差很大 。明代太仓才子陆容在《菽园笔记》中说:“余姚人每言其乡水族有弹涂,味甚美 。详问其状,乃吾乡所谓望潮郎耳 。此物吾乡极贫者亦不食,彼以为珍味 。”

文章插图
弹涂鱼机敏,善跳,给海边的孩子带来无穷乐趣 。鲁迅的散文《故乡》里,少年闰土提到乡下的稀奇事之一,就是“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是青蛙似的两个脚”,让少年鲁迅神往不已 。滩涂泥软,一脚下去没到腿肚子,行走不便,浙江舟山六横岛的渔民发明了一种名叫“泥鳗”的木滑板,人坐其中,一脚在外推动,一推可滑行数丈,是纵横滩涂对付阑胡——当地称弹涂鱼为阑胡——的独特交通工具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描述说:“其捕阑胡之法,先以竹筒千百遍插泥中,乃乘泥鳗东西驰逐 。阑胡遇孔必跃入,则尽入竹筒矣 。”
用竹筒捕捉弹涂鱼,广泛流行于东南沿海各地 。大概情形是,在滩涂上埋上许多小竹管,用泥巴覆盖,手指戳个小洞,伪造出一个假穴 。弹涂鱼一受惊,急急忙忙往最近的洞口钻,正好落入竹筒 。《重刊兴化府志》介绍莆田人抓弹涂鱼的方法,略有差异,但也是造个假洞:“海边人欲取之,抟土为筐,以罩其穴,别为浅穴其旁 。鱼出游,人逐之,则入赝穴,因就执焉 。”行动快于思想,就不免认错家门,落入陷阱 。这道理对人对鱼都适用 。
- 吴尊拍过的电影叫什么
- 东北树挂
- 保温杯里有红色的东西 风水上红色水杯是不是会容易上火呀
- 太阳血上有痣
- 台州著名的风水大师
- 看风水的app下载 看风水app
- 茶桌坐南朝北风水好吗
- 家里砍树会影响风水吗 风水树砍掉了有解救的办法吗
- 门前两棵树风水好吗 房前两棵大树的风水
- 西方风水 西方有风水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