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民用示范引领货运和物流产业创新( 二 )


民用示范助力北斗自主创新
民用示范工程不仅为北斗产业化带来了“量” , 还带来了“质” 。 自2012年以来 ,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20%左右 。 目前 ,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已达14000家 , 从业人员超过50万 , 相关上市公司达84家 , 形成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产业格局 。
持续增长的市场容量 , 激活了北斗产业的自主创新 。 截至2020年底 , 中国卫星导航专利已全面覆盖导航体制、信号处理、信息处理、射频单元和GNSS+五大技术领域 , 申请累计总量突破8.5万件 , 保持全球领先 。 其中 , 企业申请专利占比达60% , 成为北斗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 。
从专利分布来看 , 北斗技术在各领域已呈现广泛应用和跨界融合的趋势 。 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 , 已在交通运输、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 ,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在货运平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 形成了基于北斗系统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和专利 。 去年 , 中交兴路研发的核心专利“车辆上报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发明专利一等奖 。 该专利实现了北斗定位营运车辆轨迹完整率、准确率超过95% , 为物流数字化提供了高精准度、高稳定性的底层能力 。
随着北斗技术的持续创新 , 北斗行业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 目前 , 全国已有800多万辆道路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3200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 。 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 , 累计救助渔民上万人;借助北斗系统 , 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 , 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基于北斗的物流数字化体系 , 助力我国货车空驶率下降5%左右 , 节省年均上千亿元的燃油损耗 , 减少1000多万吨碳排放;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已用于精细农业、危房监测、无人驾驶等领域 。
【北斗民用示范引领货运和物流产业创新】2020年7月31日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 标志着中国北斗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 。 随着北斗三号的成功组网 , 精准时空服务正逐渐取代位置服务 , 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 未来 , 北斗PNT(定位、导航、授时)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网、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 , 产业生态体系极大拓展 。 在民用示范工程推动下 , 北斗产业也将向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大步迈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