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在“助眠”这件事情上,有氧运动竟然输了

失眠这种“被迫熬夜”有多折磨人?一沾枕头就没了睡意;越努力入睡越睡不着;白天明明很困,却总是天还没亮就醒了…

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2022年度流行病学、预防、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会议”上的大规模研究发现:
在改善睡眠质量上,抗阻运动比有氧运动效果更好 。

新研究:在“助眠”这件事情上,有氧运动竟然输了

文章图片


抗阻运动助眠效果好
这一研究招募了386名久坐不动的超重或肥胖者,所有人被随机分为四组:
一组完全不运动(对照组),另外三组分别为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有氧+抗阻运动组 。
运动组的每位参试者都被要求参加了每周3次、每次60分钟的训练,其中“有氧+抗阻运动组”每次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30分钟的抗阻运动 。试验共持续12个月 。
研究人员在研究开始时和12个月结束后,分别对参试者进行了各种评估,包括测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长、睡眠潜伏期以及睡眠干扰因素(如打鼾、咳嗽、起夜、有无疼痛等) 。
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在研究结束时,三个运动组的睡眠时长均有所增加,其中抗阻运动组的睡眠时间平均增加了40分钟;有氧运动组增加了约23分钟;有氧+抗阻运动组增加了约17分钟 。
从睡眠效率和睡眠潜伏期来看,抗阻运动组的参试者也处于领先:
      研究提示我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都有助于改善健康,但当涉及获得更好睡眠时,抗阻运动或许更胜一筹 。
      经常失眠或睡眠质量不高的人,不妨考虑在日常锻炼中加入两次或更多的抗阻运动 。

      抗阻运动有4个锻炼原则
      抗阻训练也称力量训练,是指身体某一部分对抗阻力进行的锻炼,一般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来提升肌肉力量 。
      抗阻训练有一定的技巧,日常锻炼应遵循以下原则:

      每周2~3次

      新研究:在“助眠”这件事情上,有氧运动竟然输了

      文章图片
      抗阻训练一般每周2~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48小时,以免恢复不足导致疲劳和损伤 。器械重量以重复8~12次动作后就做不动了为宜 。
      有时运动后会有酸胀感,两三天内即可缓解,这是正常现象,若无法自行辨别疼痛和酸胀,可以请医生等专业人士来判断是否可以继续锻炼 。

      均衡锻炼,有的放矢
      一次完整的训练要有8~10个不同动作,涉及人体的主要肌群,覆盖不同部位 。
      不能只练腿或只练臂,还要将每个部位练到位,然后再开始练下一个部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动作要规范

      新研究:在“助眠”这件事情上,有氧运动竟然输了

      文章图片
      ; ; ; ;不管哪种形式,动作规范最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增加次数和重量,最后再尝试增加速度,切不可本末倒置 。
      疼痛是重要的警告信号,训练中如果出现疼痛,很可能是姿势不正确造成了拉伤或扭伤,要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

      先练大肌群,再练小肌群

      新研究:在“助眠”这件事情上,有氧运动竟然输了

      文章图片
      ; ; ; ;大肌肉群训练指涉及两个以上关节的运动,比如卧推;小肌肉群训练则是指活动两个以下关节的运动,比如小臂弯举哑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