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附具体介绍


灯蛾,附具体介绍

文章插图

1、形态特征:体、翅白色,前翅前缘及颈板端缘红色,腹部背面除基节及肛毛簇外橙黄色,并有黑色横带 。幼虫头黄褐色,胴部深褐或黑色 。灯蛾卵半球形,有光泽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6代,以蛹越冬 。3、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残枝落叶,及时深翻土地,适时进行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 。4、分布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灯蛾,附具体介绍

文章插图
【灯蛾,附具体介绍】一、灯蛾
灯蛾,又称为飞蛾、火花、慕光、扑灯蛾等,为鳞翅目灯蛾科的通称,全世界有400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苔蛾幼虫多以地衣苔藓为食外,绝大多数灯蛾幼虫为多食性 。比较重要的灯蛾有危害玉米、谷子、高粱、棉花等的红缘灯蛾、尘污灯蛾,危害桑、茶、柑橘等的人纹污灯蛾、黑条灰灯蛾、八点灰灯蛾,危害森林的花布灯蛾、褐点粉灯蛾,危害绿肥作物的纹散灯蛾等 。
二、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18~20毫米,翅展46~64毫米 。体、翅白色,前翅的前缘和颈板端缘是红色的,腹部的背面除了基节和肛毛簇以外是橙色的,并且有黑色的横带 。侧面有黑纵带,亚侧面1排黑点,腹面白色 。触角呈丝状黑色 。前翅中室上角常有黑点,后翅横脉纹常为黑色新月形纹,亚端点为黑色1~4个或无 。
2、幼虫: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头黄褐色,身体深褐色或黑色,全身披红褐色或黑色长毛,胸足黑色,腹足红色 。体侧有1列红点,背线、亚背线、气门下线由1列黑点构成,气门是红色的 。幼龄幼虫的体色是黄色的 。
3、卵:灯蛾卵半球形,直径0.79毫米,卵壳表面从上到周边有放射线纵纹,初产黄白色,有光泽,渐渐变成灰黄色至暗灰色 。
4、蛹:灯蛾蛹长22~26毫米,胸宽9~10毫米,黑褐色,有光泽,臀刺10根 。
三、发生规律
人纹污灯蛾每年发生2~6代,以蛹越冬,中国北方第1代成虫5月羽化,第2代成虫7~8月羽化 。八点灰灯蛾以幼虫越冬,第1代成虫在第2年的2月羽化,3月上旬产卵,第2代在5月中旬羽化 。每雌可产卵400粒左右,初孵幼虫群生活在叶背面,食害叶肉,3龄以后分散为害 。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残枝落叶,及时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
2、生物防治:用Bt乳剂或青虫菌500克加水750公斤喷雾,加0.1%的洗衣粉和少量杀虫剂,效果更好 。
3、药剂防治: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杀虫双乳油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24%万灵水剂1000倍液,或50%抗虫922乳油500~800倍液,或10%除尽乳油2300~4500倍液 。注意要交替使用,隔7~15天喷1次,前密后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