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白蛾蜡蝉形态特征,防治方法是什么


茶树白蛾蜡蝉形态特征,防治方法是什么

文章插图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9-21.3毫米 , 碧绿或黄白色 , 背白色蜡粉 。2、头尖 , 触角刚毛状 , 复眼圆形 , 黑褐色 , 中胸背板上有三条纵脊 。3、防治方法:剪除有虫枝 , 集中烧毁 。4、用捕虫网捕杀成虫 , 用扫把刷掉若虫 , 集中处理 。5、为害期药剂防治于成虫产卵前、产卵初期或若虫初孵群集未分散期施药为宜 。
茶树白蛾蜡蝉形态特征,防治方法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生活习性
1、南方年生2代 , 成虫在枝叶间越冬 。
2、第二年2-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 , 采食交配 , 产卵在嫩枝、叶柄组织中 , 相互连接生长条形卵块 , 产卵期长 , 3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第一代卵发生期 , 6月上旬始见第1代成虫 , 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第2代卵发生期 , 第2代成虫9月中旬始见 , 为害至11月陆续越冬 。
3、初孵若虫群聚嫩梢上为害 , 随生长渐分散为3-5头小群活动为害 。成虫、若虫均善跳跃 , 4-5月和8-9月为1、2代若虫盛发期 。
二、形态特征
1、成虫
(1)体长19-21.3毫米 , 碧绿或黄白色 , 背白色蜡粉 。
(2)头尖 , 触角刚毛状 , 复眼圆形 , 黑褐色 , 中胸背板上有三条纵脊 。前翅略呈三角形 , 粉绿或黄白色 , 具蜡光 , 翅脉密布呈网状 , 翅外缘平直 , 臀角尖而突出 。径脉和臀脉中段黄色 , 臀脉中段分支处分泌蜡粉较多 , 集中于翅室前端成一小点 , 后翅白或淡黄色 , 半透明 。
2、卵
长椭圆形 , 淡黄白色 , 表面具细网纹 。
3、若虫
体长8毫米 , 白色 , 稍扁平 , 全体布满棉絮状蜡质物 , 翅芽末端平截 , 腹未有成束粗长蜡丝 。
三、发生规律
1、白蛾蜡蝉在广西南宁、桂西南地区和福建南部一年发生2代 , 主要以成虫在寄主茂密的枝叶间越冬 。
2、第1代孵化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 , 若虫盛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初 , 成虫盛发期5-6月 。第2代孵化盛期于7-8月 , 若虫盛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 , 9-10月陆续出现成虫 , 9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 , 至11月所有若虫几乎发育为成虫 , 然后随着气温下降成虫转移到寄主茂密枝叶间越冬 。第二年2-3月天气转暖后 , 越冬成虫恢复活动 , 取食、交尾、产卵 。
3、白蛾蜡蝉成虫善跳能飞 , 但只作短距离飞行 。卵产在枝条、叶柄皮层中 , 卵粒纵列成长条块 , 每块有卵几十粒至400多粒 , 产卵处稍微隆起 , 表面呈枯褐色 。若虫有群集性 , 初孵若虫常群集在附近的叶背和枝条 。随着虫龄增大 , 虫体上的白色蜡絮加厚 , 且略有三五成群分散活动 , 若虫善跳 , 受惊动时便迅速弹跳逃逸 。
4、白蛾蜡蝉成虫和若虫都吸食奇主枝叶液汁 , 尤其是嫩技、嫩叶的液汁 , 使嫩梢生长不良 , 叶片萎缩弯扭 。幼果期被害则造成落果 。若虫活泼善跳 , 取食时多静伏于新梢、嫩技 , 在每次脱皮前移至叶背 , 脱皮后返回嫩枝上取食 。若虫体上蜡丝束可伸张 , 有时犹如孔雀开屏 。成虫栖息时 , 在树枝上往往排列成整齐的“~”字形 。夏秋两季阴雨天多 , 降雨量较大时 , 害虫发生较严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