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蛾蜡蝉,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碧蛾蜡蝉,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碧蛾蜡蝉别称碧蜡蝉、黄翅羽衣,成虫、若虫刺吸收主要植物枝、茎、叶汁,严重时枝、茎和叶充满白蜡质,树势衰弱,造成落花,静息的时候,翅膀经常垂直折叠在屋顶上 。分布较广,常分布于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碧蛾蜡蝉,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一、生活习性
中国各省产茶区分布,有害茶、油茶、柑橘、桃、李等 。成虫体长6~8毫米,淡绿色,中胸背有4条红褐色纵纹,前翅大,长方形,翅脉网状,周边红褐色,后翅扇形,乳白半透明 。长江下游每年发生一代,用鸡蛋在枝梢越冬 。成虫无趋光性,飞行力弱 。成、虫子活跃,喜阴湿,怕阳光,在叶子背上刺 。
二、形态特征
1、成虫体为黄绿色,顶部短,向前稍突出,侧缘脊状为褐色 。额头比宽,有中脊,侧缘脊带褐色 。嘴又粗又短,伸到中足基节 。嘴唇的基色有点深 。
2、复眼黑褐色,单眼黄 。前胸背板短,前缘中部弧形前突达到复眼前沿,后缘弧形凹陷,背板有两条褐色纵带,中胸背板长,上有三条平行纵脊和两条淡褐色纵带 。腹部浅黄褐色,覆盖白粉 。
3、前翅宽阔,外缘平坦,翅脉黄色,脉脉密布如网纹,红细纹绕过顶角从外缘延伸到后缘爪末端 。后翅灰白,翅脉淡黄褐色 。腿胫节,根节的颜色有点深 。
4、静息的时候,翅膀经常垂直折叠在屋顶上 。卵纺锤形,乳白色 。老熟若虫体长,体扁平,腹部截肢,绿色,全身复盖白棉状蜡粉,腹部附有白色绵状蜡丝 。
三、发生规律
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大部分地区每年发生一代,用鸡蛋在枯枝中越冬 。第二年5月上、中旬孵化,7~8月虫成熟,羽化成虫,9月受精雌成虫产卵在枯枝表面和木质部 。广西等地年发生二代,鸡蛋越冬,成虫越冬 。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7月 。第二代成虫发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一般成虫发生期为3~11个月 。
四、防治方法
1、田园管理:切枯枝,防止产卵 。加强橘园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 。白色棉状物出现时,用竿子或竹竿触摸,虫子落地杀死 。
【碧蛾蜡蝉,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2、药物防治:48%毒螨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素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这种虫子有蜡粉,药液中含油量为0.3~0.4%的柴油乳剂和粘土柴油乳剂可以显着提高防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