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 ,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 , 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 。 郭树清称 , 现在房地产价格有一些调整 , 需求方面结构也有所变化 , 对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好事 。
这场发布会透露出房地产行业企业发展需挤出投资需求 , 防范金融风险 , 平稳调整的信号 。 而事实上 , 政策面和房企自身也在一直回应 。
自开年以来 , 多地“因城施策”出台多项稳楼市“自选”政策 , 进行多番 “稳中有度”的涉房金融政策调整;与此同时 , 房企也在通过债务展期、出售资产、内部调整等手段积极展开“自救” 。 业内普遍认为 , 部分一、二线城市楼市已有暖意 , 房地产行业将告别“高歌猛进” , 从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
政策篇:
金融化势头逐步扭转
【精耕细作|涉房金融调控稳中有度 房地产步入“精耕细作”】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在繁荣初期 , 能够加速城镇化与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 , 为工业等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要素 。 但随着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的回报率持续超过实体经营时 , 金融资源便开始向该领域过度倾斜 , 部分房产脱离居住属性 , “炒房”现象出现 。 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转变为“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 , 深埋金融风险隐患 。
鉴于此背景 , 2016年 , 明确“房住不炒”定位以来 , 涉房金融政策一直在进行“阶段性调整” 。 受2020年疫情突发影响 , 前期房地产市场也有“受伤” , 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复工复产加速推进 , 叠加经营贷、消费贷等助推 , 资金开始违规流入楼市 , 冷清不足2个月的房地产行业 , 进入长达4个月之久的升温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