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迭代的产业重塑期,御寒、换挡、变革方能达成突破!

将目光从下游的C端用户身上转移到上游的B端行业身上 , 通过改造B端行业的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来再度提升行业运行效率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 。 现如今 , 我们看到以阿里、腾讯、京东、美团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公司开始加入到了产业互联网的新战役当中……
为什么会提出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呢?
相对应消费互联网 , 很多人就把产业互联网解释成互联网的下半场 , 互联网的新方向 。
【风口迭代的产业重塑期,御寒、换挡、变革方能达成突破!】因为互联网最初发展的基础就是以人的需求出发而建立和创新的若干应用 , 所有玩法包括社交、电商、搜索等, 都面对的是个人消费领域 , 而随着移动端的逐渐普及 , 移动互联网从使用人数上来说就已经达到饱和 , 很难再有发展空间 , 而相对于产业来说 , 很多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还有待提升 , 上半场主题是消费互联网 , 消费者已经被瓜分殆尽 , 遇上了天花板 。 七八十岁以上老人和七八岁以下小孩 , 都可能已经是被占用的流量了 。
反观B端行业 , 虽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开始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互联网平台看成是一个全新的渠道 , 但是 , B端行业对于互联网的拥抱和加持仅仅只是停留在渠道布局上面 。 B端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应方式已然在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供应 。 当互联网沦落成为B端行业的一种营销和销售渠道 , 所谓的B端行业或许需要寻找新的改造方式和手段 , 以改变并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 。
只有借助新的手段和方式去改变B端行业的产品生产和供应方式 , 才能破解供求失衡的现象 。 通过给C端用户提供已经发生改变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们的新需求 , 最终抓住消费升级时代的全新风口 。 由此看来 , B端供给与C端需求的严重失衡造就了产业互联网的出现 。
因此很多互联网大佬开始变招 , 将目光转移至ToB 。
产业互联网能带来哪些新机遇?
B端行业与C端用户已严重脱节 , 供求严重失衡 。 经历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改造之后 , 互联网式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当下C端用户的主流和首选 ,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 C端用户都已经与互联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 对于广大的C端用户来讲 , 他们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 更多地开始追求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 消费升级不断进行 。
早在2000年 , 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就曾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 在这份报告中 , 产业互联网被定义为用复杂物理机器和网络化传感器及软件实现的制造业企业互联 。
直到2012年 , 通用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产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的报告 , 对“产业互联网”重新进行了介绍 , 这才让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 在英文中 , “产业”和“工业”都是同一个词industry(形容词为industrial) , 加之产业互联网的最早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 因此在这一概念被引入到中国时 , 被译成了“工业互联网” 。
后来 ,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逐步和德国“工业4.0”的概念融合 , 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通行翻译 。 在通用电气的报告中 , 它就涉及到了航空管理、医疗等领域 。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 , 产业互联网蕴含着远为巨大的商机 。 我们可以从两者的连接数和app需求量来窥得一些端倪 。
消费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 , 其连接数量大约为35亿个 。
而产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则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 , 以及各类要素 , 其潜在的连接数量可能达到数百亿 。 其实这就是物联网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