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情绪压抑会怎么样 千万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二 )


糖尿病是一组糖代谢障碍的疾病 。情绪应激可以引发糖尿病的发病,而慢性糖尿病病情演变过程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从而积极参与长期控制饮食 。
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在哮喘发作中,精神因素有其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哮喘是呼吸系统中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 。许多精神因素,如焦虑、失望、困扰、愤怒、恐惧、沮丧等皆可诱发哮喘或形成哮喘持续状态,无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哮喘莫不如此 。哮喘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和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癔症三种状态 。其人格特征多表现为依赖性强、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幼稚、性格内向等 。情绪障碍和性格缺陷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敏感性增强,易诱发和加重哮喘;而哮喘发作时则又可引起患者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等症状 。其它疾病
不少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其病因、发病过程和疾病的演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
斑秃为突然出现在头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斑状脱发,也有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 。本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经常睡眠不足;性情急躁、脾气倔犟、争强好胜、好生闷气;经常情绪紧张、容易激动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斑秃 。如果能够消除不良的心理应激,一般不用药物即可治愈 。
损害表现之三:有害健康的行为
冲动、攻击
冲动攻击是人类常见的一种适应不良行为 。人的心理结构就像一个固定体积的容器,如果攻击能量积蓄过量超出可控制的水平而又无适当途径发泄,就会爆发出来,指向机体内部就表现自伤行为,指向外部就表现为冲动攻击行为 。心理疾病与冲动行为的关系也有不少研究,例如冲动人格障碍、酒精成瘾等患者使自我约束作用减低而导致冲动攻击行为 。自伤、自杀
自杀是自伤的极端表现 。近些年,自杀已受到国内各界的重视,它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学者总结了自杀者的心理特点有: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缺乏决断力,即犹豫不决,没有主见;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社会交往少;认识范围狭窄,以偏概全地评价自己和客观环境;行为具有冲动性;情绪不成熟 。通过调查自杀未遂的研究结果有80%的人可以诊断为抑郁症,可见自伤或自杀是病态心理的产物,因此我们临床工作中应警惕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下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成瘾或依赖、滥用、戒断
1.成瘾或依赖指的是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 。
2.依赖可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躯体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反应 。心理依赖是使吸食者产生一种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满足这种感觉反复使用药物,表现出的渴求状态 。
3.滥用是指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或学业、损害了躯体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 。
4.戒断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药物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指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与心理障碍有关的一组综合征 。它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核心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甚至达到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胖 。最初患者有意限制进食,逐渐发展为不吃,或采取过度运动避免体重增加,或采用进食后诱吐,服泻药或减肥药的方式避免体重增加 。体重下降会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发,严重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